不同性质脱水的临床表现
低渗性低渗性高渗性血钠(mmol/L)<~>口渴不明显明显极明显皮肤弹性极差稍差尚可血压明显下降下降正常/稍低神志嗜睡/昏迷萎靡烦躁/惊厥
不同病因所致腹泻的临床特点发病特点
发病特点全身症状大便特点大便检查轮状病毒肠炎(秋季腹泻)多发生在秋冬季节,以6~24个月婴幼为多常伴上呼吸道感常伴上呼吸道感症状不明显,常伴脱水、酸中毒黄色水样或蛋花汤样,含少量黏液,无腥臭味,每日几次到几十每日几次到几十少量白细胞,血清抗少量白细胞,血清抗上升侵袭性大肠埃大肠埃炎多见气温较多见气温较常有恶心呕吐、里常有恶心呕吐、里毒症状,甚至休克大便呈黏液、脓血便、有腥臭味血便、有腥臭味细胞和红细胞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多继发于使用大量抗生素后不同程度的全身中毒症状、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甚至电解质紊乱,甚至典型大便为暗绿典型大便为暗绿少数为血便有大量脓细胞和成簇的革兰阳性球菌,培养有葡萄球菌生长,凝固酶试验阳性生理性腹泻多见于6个月以下婴儿,生后不久即腹泻,不需特殊治疗,不影响生长发育外观虚胖,常有湿疹,精神、食欲好,体重增长正常除大便次数增多外,无其他症状,添加辅食后,大便即逐渐转为正常
肠梗阻的症状及特点
症状特点腹痛机械性阵发性剧烈腹痛绞窄性腹痛发作间隙时间缩短,呈持续性剧烈腹痛伴阵发性加重麻痹性持续性胀痛呕吐高位肠梗阻呕吐出现早且频繁,主要为胃及十二指肠内容物低位肠梗阻呕吐迟而少,呕吐物为粪样麻痹性呕吐呈溢出性血运障碍呕吐物呈棕褐色或血性腹胀高位肠梗阻腹胀不明显;低位肠梗阻腹胀明显;麻痹性肠梗阻为均匀性全腹胀停止排气排便见于急性完全性肠梗阻;绞窄性肠梗阻,可排出血性黏液样粪便
肠套叠:多见于2岁以内的儿童,果酱样血便;X线空气灌肠——“杯口状”阴影。
急性阑尾炎最常见的重要体征:右下腹压痛——麦氏点: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采取半卧位或斜坡卧位(减轻腹壁张力)减轻疼痛。
斜疝与直疝的区别
鉴别要点斜疝直疝发病年龄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多见于老年突出途径经腹股沟管突出,可进阴囊经腹股沟管突出,可进阴囊疝块外形椭圆或梨形,上部呈蒂柄状半球形,基底较宽回纳疝块后压住深环疝块不再突出疝块仍可突出精索与疝囊的关系精索在疝囊后方精索在疝囊前外方疝囊颈与腹壁下动脉的关系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外侧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内侧嵌顿机会较多较少
内痔=无痛性血便+便带鲜血+静脉样团块。
外痔=肛门疼痛+便鲜血+肛门口触痛肿物。
肛裂=便时便后肛门剧痛+肛门裂口。肛裂好发于胸膝位时肛门的12点处,截石位时的6点处。
门脉高压症的三大表现:脾大、侧支循环的建立(食管下段和胃底静脉、腹壁和脐周静脉、痔静脉)和开放、腹水(形成侧支循环时,最重要的交通支为食管-胃底静脉)。
肝对雌激素及醛固酮灭活作用减弱导致,雄激素下降→男性乳房发育;女性月经失调不孕等,肝掌(手掌大鱼际,小鱼际和指端腹侧部红斑)及蜘蛛痣(于上腔静脉引流部如面、肩、上胸部)。
肝硬化最突出表现:腹水。
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
晚期肝硬化最严重的并发症及常见死亡原因:肝性脑病。
肝性脑病主要临床表现: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
引起肝性脑病最常见病因: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
肝性脑病临床表现:一期(前驱期)轻度性格改变和行为失常。二期(昏迷前期)以意识错乱、睡眠障碍、行为失常为主。三期(昏睡期)以昏睡和精神错乱为主。四期(昏迷期)神志完全丧失,不能唤醒。简记口诀:一期(前驱期):性格改变行失常;二期(昏迷前期):意乱行失睡眠障;三期(昏睡期):昏睡神乱神经征;四期(昏迷期):不能唤醒神志丧。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诊断依据:在Charcot三联症(腹痛、寒战高热、黄疸)的基础上,又出现休克和神经精神症状,具备这五联症(Reynolds五联症)即可诊断。
胆道蛔虫病:突发性剑突下阵发性“钻顶样”剧烈绞痛,可向右肩背部放射。首选检查是B超。
胆石症:饱餐、进油腻食物后右上腹阵发性绞痛,疼痛常放射至右肩或右背部。
T形引流管拔管指征:黄疸消退,无腹痛、发热,大便颜色正常;胆汁引流量逐渐减少,颜色呈透明金黄色,无脓液、结石,无沉渣及絮状物。急性胰腺炎:暴饮暴食、饮酒突然腹痛+放射痛。
急性胰腺炎最常见病因:胆道疾病(胆石症)。首选治疗:禁食和胃肠减压。
急性胰腺炎患者禁用吗啡:吗啡可引起Oddi括约肌痉挛,加重疼痛。
急性胰腺炎(出血坏死型)=水肿型症状+腰腹部或脐周紫斑+腹穿洗肉水样液体+血糖高+血钙低。
上消化道疾病引起大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消化性溃疡。
上消化道出血特征性表现:呕血与黑便。
上消化道出血病因诊断的首选检查:内镜检查(出血后24~48小时)。
大便隐血试验阳性提示每天出血量>5~10ml。黑便则表明出血量在50~ml以上。
穿孔性病变:腹痛突然,呈刀割样持续性剧痛。腹膜刺激征。X线见膈下游离气体。
肠梗阻典型症状:肛门停止排便排气。
判断急腹症病因及其病情变化的简易而有效的方法:直肠指检。消化道穿孔可见膈下游离气体;机械性肠梗阻时立位腹部平片可见肠管内存在多个气液平面,麻痹性肠梗阻时可见普遍扩张的肠管。
异位妊娠破裂:经阴道后穹隆穿刺可抽得不凝血液。
腹腔穿刺液提示:不凝固性血性-腹腔内出血;混浊液或脓液-消化道穿孔或腹腔内感染;胆汁性液体胆囊穿孔;淀粉酶阳性-急性胰腺炎。
急性感染性喉炎主要特征:犬吠样咳嗽、声音嘶哑、喉鸣和吸气性呼吸困难(三凹征)。
肺炎链球菌肺炎(大叶性肺炎):感染+淋雨+高热寒战+稽留热+铁锈色痰+青霉素。
肺炎合并心衰的表现:①呼吸加快;②心率增快;③突然极度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或发灰、发绀;④心音低钝、奔马律、颈静脉怒张;⑤肝脏迅速增大;⑥尿少或无尿。
支气管扩张:慢性咳嗽、大量脓痰和反复咯血。
咳痰分级:轻度<10ml/d;中度10~ml/d;重度>ml/d。
咯血分级:少量<ml/d;中量~ml/d;大量>ml/d或1次咯血量>ml。
支气管扩张病人的痰液分层现象:上层为泡沫黏液,中层为浆液,下层为脓性物和坏死组织。
体位引流:宜饭前进行,抬高患肺,引流支气管开口向下。如病变在下叶、或中叶者,取头低足高略向健侧卧位;如病变位于上叶,则采取坐位,以利引流。
支气管扩张症最主要的护理问题:清理呼吸道无效(出现大量脓痰时)、有窒息的危险(大量咯血时)。
典型肺气肿体征:桶状胸;语颤减弱;叩诊过清音;缩唇呼气。
支气管哮喘的典型表现:发作性呼气性呼吸困难。
控制哮喘的首选药:β2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首选吸入法。
控制哮喘最有效的抗炎药物——糖皮质激素(泼尼松)。
对预防运动和过敏原诱发的哮喘最有效的——色甘酸钠。
引起肺心病主要的病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慢性肺心病死亡的首要原因:肺性脑病。
肺心病氧疗:低浓度、低流量持续给氧,氧浓度25%~29%,流量1~2L/min,24小时持续不间断吸氧。
闭合性气胸:起病急骤——突感一侧胸痛(针刺样或刀割样,持续时间短暂)——胸闷和呼吸困难(可伴有刺激性咳嗽)。小量需治疗,大量,胸膜腔穿刺抽尽积气,或行胸膜腔闭式引流术。
开放性气胸:明显的呼吸困难、发绀,甚至休克。胸壁伤口处——空气出入胸膜腔的吹风声。迅速封闭胸壁伤口。
张力性气胸:严重或极度呼吸困难、发绀、大汗淋漓、意识障碍、昏迷、休克甚至窒息等。立即减压处理,伤侧锁骨中线第2肋间穿刺排气。胸腔闭式引流:排气为主——第2肋间锁骨中线附近;引流液体为主——第6、7肋间腋中线或腋后线处。
血胸:小量血胸(<ml)、中等量血胸(~0ml)和大量血胸(>0ml)。
胸膜腔内活动性出血的征象:①脉搏渐快,血压持续降;②补充血容后血压虽有短暂回升,但又迅速下降;③血红蛋白、血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持续降低;④胸膜腔闭式引流出血量大于每小时ml,并持续3小时以上;⑤胸膜腔穿刺抽出的血液很快凝固或因血液凝固抽不出,且胸部X线是胸膜腔阴影继续增大者。
缺氧的典型表现:发绀。
呼衰最早出现的症状:呼吸困难。
呼吸衰竭诊断依据:动脉血氧分压(PaO2)<60mmHg和(或)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50mmHg。
ARDS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60mmHg;氧合指数ARDS时≤mmHg(正常值~mmHg),氧合指数降低是ARDS诊断的必备条件。
麻疹出疹期特点:淡红色充血性斑丘疹,大小不等,压之褪色,可融合呈暗红色,疹间皮肤正常。
麻疹隔离原则:采取呼吸道隔离至出疹后5天,有并发者延至出疹后10天。接触的易感儿隔离观察21天。
水痘:自限性疾病。传染源为水痘病人,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播。水痘皮疹特点:“老少四辈,成双成对。”是分批出现,不同性状的皮疹同时存在(斑疹、丘疹、疱疹)。
水痘首选药:阿昔洛韦,发病后24小时内应用才有效。
病毒性肝炎:经粪-口途径传播的是: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消化道隔离)。经血液途径传播的是: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及丁型肝炎(血液-体液隔离)。甲戊是首尾,隔离选粪口。
艾滋病机会性感染死亡的主要原因:肺孢子菌肺炎。
法定传染病分为3类:甲类:鼠疫、霍乱,2小时内上报。乙类:甲类管理的2小时内上报,其余24小时内上报。丙类:24小时内上报。
流行性乙型脑炎:传染源是猪;传播媒介是蚊虫;表现为高热、惊厥及呼吸衰竭(呼衰常为致死原因)。
猩红热的临床表现:高热+咽峡炎+充血性皮疹+帕氏线+口周苍白圈+杨梅舌。
猩红热的首选药:青霉素。
各种传染病的传播途径:经呼吸道传播的有:麻疹、水痘、腮腺炎、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经虫媒传播的有:流行性乙型脑炎。经胃肠道传播的有:中毒性痢疾、脊髓灰质炎。
胸部X线检查是早期诊断肺结核的主要方法。
结核菌素试验(PPD):0.1ml,即5结素单位(TU)于注射后48~72小时测量皮肤硬结的直径。①小于5mm为阴性。②5~9mm为弱阳性。③10~19mm为阳性。④≥20mm或不足20mm出现水疱、坏死为强阳性。
结核患者咯血时取患侧卧位。
肠结核:主要位于回盲部。右下腹或脐周腹痛。
常用抗结核药物及不良反应
常用药物不良反应异烟肼(完全杀菌剂)周围神经炎,用VitB6预防利福平(广谱抗生素)肝功能损害,过敏反应吡嗪酰胺高尿酸,关节痛乙胺丁醇(抑菌药)视神经炎链霉素(半杀菌剂)听力障碍、眩晕,肾功能受损中职护考
哇哦,我的努力终于有回报了呜呜
转载请注明:http://www.lygangv.com/jbzl/13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