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讲堂幼儿常见病毒疹一


初春时节谨防疾病

初春季节,天气乍暖还寒,气温变化无常,加之小儿免疫力低下,所以春季是小儿风疹、麻疹、幼儿急疹、水痘、手足口病的好发季节。这些都是由病毒所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均有发热、咳嗽、咽痛、出疹等症状,正确认识“五疹”对防治及早期诊断至关重要。

风疹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经飞沫传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具有传染性,出疹后传染性降低。好发于儿童和青年人,春季流行,所以当下季节宝妈们尽可能少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室内也要经常通风换气。

临床特点

低热、皮疹和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是本病的特征性表现。儿童多数无或有轻度的前驱症状,前驱症状后1—2天出现皮疹,皮疹为粉红色斑或斑丘疹,可有轻度痒感,稀疏存在,初起于面部,在24小时内迅速蔓延至颈部、躯干、上肢,最后到下肢,可融合成弥漫性红斑,1—2天内消退,常在下肢发疹时面部皮疹已开始消退,消退后不留痕迹,亦可有轻度脱屑。

发热与皮疹的关系:症状出现后1--2天出疹。

预防及治疗:

1.推荐对1岁到青春期儿童预防接种风疹疫苗。

2.本病症状轻微,一般给予对症处理即可。

麻疹

主要是麻疹病毒经飞沫通过呼吸道及眼结膜而传染。5岁以下儿童发病数最高,而6个月以内的婴儿由于从母体获得免疫力尚未消失,故不易感染,本病冬春季节多发。

临床特点

多表现为高热,眼结膜充血、怕光、分泌物增多。鼻流涕,呈粘液脓性,咳嗽,有时出现呕吐、腹泻。起病2—3天后,在第二磨牙对面的颊粘膜上,出现蓝白色或紫色小点,周围有红晕,称Koplik斑,起初2—3个,后逐渐增多,且可相互融合,在发疹的第二日开始消退,此种黏膜斑可作为麻疹早期的特征。起病后第四日开始发疹,发疹顺序为先耳后、发际、颜面,后迅速蔓延到颈部、上肢、躯干及下肢,为一种玫瑰色的斑丘疹,压之退色,疹盛时可互相融合,疹间皮肤正常。皮疹在2—5天内出全。出疹时体温可达41℃左右,中毒症状加重。恢复期从出疹后5—7天开始,体温下降,全身中毒症状减轻,皮疹按出疹顺序逐渐消退,消退后留有棕褐色色素沉着斑并有细小的糠麸状脱屑,整个病程约2周。

发热与皮疹的关系:发热3--4天后出疹,出疹期为发热的高峰期。

预防及治疗:

1.易感儿童可皮下注射麻疹灭活疫苗,对高危接触者可肌内注射正常人免疫球蛋白。

2.一般治疗:卧床休息,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饮食;保持眼、鼻、口腔及皮肤清洁;对于咳嗽、高热、惊厥等症状,给予对症治疗。

3.中医药治疗:以清热解毒为主。

幼儿急诊

本病又称婴儿玫瑰疹,是一种常见的幼儿急性发热发疹性疾病,其特点为在发热3—5天后热度突然下降,而出现玫瑰红色的斑丘疹。本病多发生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冬春季多见。

临床特点

患儿常无前驱症状而突然发生高热,体温39—40℃以上,高热时可有惊厥,耳后枕部淋巴结亦可肿大,常伴有轻度腹泻。一般精神状态无明显改变,发热3—5天后热度下降,在热退时出现玫瑰红色斑丘疹,很少出现水疱。通常先发生于颈部及躯干,以后渐渐蔓延到四肢及面部,而颊、肘、膝以下及掌跖等部位多无皮疹。经1—2天后皮疹消退不留任何痕迹。

发热与皮疹关系:高热3--5天,热退疹出。

治疗:

1.一般治疗:本病为自限性疾病,卧床休息,多饮水,给予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2.对症治疗:高热时可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

3.中药治疗:早期宜疏风解表,出疹时宜清热凉血。

以上对风疹、麻疹及幼儿急疹的发病原因、传染途径、易感人群、临床特点以及预防与治疗给予简单解析。

★医院皮肤科







































北京治疗白癜风大概需要多少钱
白癜风多久能治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lygangv.com/jbzd/164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