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安县疾控中心在兴国广场宣传
什么是甲肝
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型肝炎、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以肝脏炎症病变为主的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临床上以疲乏,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例出现黄疸,主要表现为急性肝炎,无症状感染者常见。
第一
任何年龄可患,但主要为儿童和青少年。
第二
成人甲肝的临床症状一般较儿童为重。
第三
冬春季节常是甲肝发病的高峰期。
第四
本病病程呈自限性,无慢性化。
1
消杀
甲型肝炎病毒HAV是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的一员,为嗜肝RNA病毒属。HAV抵抗力较强,能耐受56℃30分钟,室温一周。在干燥粪便中25℃能存活30天,在贝壳类动物、污水、淡水、海水、泥土中能存活数月。这种稳定性对HAV通过水和食物传播十分有利。高压蒸汽(℃,20分钟),煮沸五分钟,紫外线照射,福尔马林(1:,37℃72小时),高锰酸钾(30mg/L,5分钟),碘(3mg/L,5分钟),氯(自由氯2.0-2.5mg/L,15分钟),70%酒精25℃3分钟均可有效灭活HAV。
2
传染源
甲型肝炎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为传染源,甲型肝炎患者仅从粪便中排出病原体,血液中HAV主要出现在黄疸发生前14-21天,在此期患者的血液有传染性,有报道通过输血传播,但黄疸发生后患者血液通常无传染性。甲型肝炎患者绝大多数为急性,无黄疸型病例占病例总数的50%-90%,尤以儿童多见。患者在起病前2周和起病后1周从粪便中排出HAV的数量最多,此时传染性最强。但至起病后30天仍有少部分患者从粪便中排出HAV?。?
???
3
传播途径
甲型肝炎以粪口途径为主要传播途径,粪口传播的方式是多样的,一般情况下,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是散发性发病的主要传播方式,因此在集体单位如托幼机构,学校和部队中甲型肝炎发病率高。水和食物的传播,特别是水生贝类如毛蚶等是甲型肝炎爆发流行的主要传播方式。
甲肝流行事件
请注意
★
年部分上海市民由于食用受粪便污染的毛蚶而引起建国以来最大一次甲型肝炎流行,在4个月内,共发生31万例。
★
3
易感性与免疫力
人群未注射甲肝疫苗者对HAV普遍易感,在我国,15岁以下的儿童及青少年最容易患甲型肝炎,因为病后获得了持久的免疫力,至成年时,患甲型肝炎者减少,老年人更少。患过甲型肝炎或感染过甲型肝炎病毒的人可以获得持久的免疫力。???
临床表现甲型肝炎潜伏期平均30天(5-45天),主要表现为急性肝炎,分为急性黄疸型及急性无黄疸型,典型急性黄疸型甲型肝炎表现为起病急,早期有胃寒、发热、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厌油腻,恶心、呕吐、腹痛、肝区痛,腹泻、尿色逐渐加深渐呈浓茶色。少数病例以发热,头痛,上呼吸道症状为主要表现,此时易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黄疸出现前,早期消化道症状明显容易误诊为胃炎或消化不良。随着病程进展,上诉自觉症状减轻,发热减退,但尿色继续加深,眼睛巩膜,皮肤出现黄染,约于2周达高峰,可伴有大便颜色变浅,皮肤瘙痒,肝肿大,有充实感,有压痛及叩击痛,部分患者脾肿大,以上症状可持续2-6周。到恢复期黄疸逐渐消退,症状减轻至消失,肝脾回缩,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总病程约2-4月。重型肝炎约占全部甲肝病例的0.2%-0.4%,病死率高。患过甲肝或隐性感染者,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
保
护易感人群
主动免疫
甲肝疫苗是用于预防甲型肝炎的疫苗,目前在中国已经成为儿童接种的主要疫苗之一,年5月被列入扩大免疫疫苗之一。接种甲肝疫苗后8周左右便可生产很高的抗体,获得良好的免疫力。抗体阳性率可达98%-%,具有良好的免疫持久性。
甲肝减毒疫苗
接种对象:18月龄儿童接种
作用:预防甲型肝炎
禁忌症:患有严重疾病、急性或慢性感染,免疫缺陷、发热,有过敏史者不能接种。
不良反应:少数会出现局部疼痛,红肿,一般72小时内自行缓解,偶有皮疹。
咨询服务-
免疫规划科:
疫苗注射室:
赞赏
人赞赏
长按到哪家白癜风治疗好得白癜风有什么症状
转载请注明:http://www.lygangv.com/jbzd/6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