逗弄孩子有讲究,如果遇到4种行为,家长要


大家好,我是红红~

看到软软糯糯、可可爱爱的小孩子,你是不是会感到内心非常柔软?忍不住感叹一句,“小宝贝好可爱”,熟悉一点的,还会上手摸摸小家伙的脸蛋。

其实,人本来就对美好的事物更加宽容和向往,对于充满希望和无限可能的小孩子更是如此。也正因为这样,逗孩子成了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行为。

不过,虽然大部分人逗孩子都充满了善意。但是,有一些逗弄行为,却可能对孩子造成伤害,如果遇到了,家长一定要及时制止。

01上嘴亲小宝宝

很多人认为看到可爱的小孩,忍不住亲一亲很正常。但是,这个看似很普通的行为,却很可能给小孩子,尤其是低龄小宝贝带来巨大的伤害。

低龄宝宝抵抗力弱,极易受到外界病菌的侵袭,即使他们有皮肤作为完整的屏障,但是他们的眼睛、鼻子、嘴巴都是和外界相通的。

如果家长携带致病菌,在家长亲吻宝宝时,这些致病菌就可以随着呼吸、飞沫等途径进入宝宝的鼻腔、眼部黏膜、口腔黏膜内,导致宝宝感染。

比如,副流感病毒、手足口病毒、柯萨奇病毒、水痘病毒等,宝宝被传染后可能患感冒、手足口病、水痘等。若家长存在传染性极强的病毒性疾病,如乙型病毒性肝炎、麻疹等,宝宝感染后可危及生命。

而且,因为小宝宝免疫力低下,有时候,即使是对大人没有什么伤害性的病菌,也可能对小宝贝产生致命的打击。

美国爱荷华州一个刚出生7天的宝宝,就因为亲戚的一个吻,被传染上了单纯疱疹病毒,继而引发了病毒性脑膜炎,最终离开了人世。

因此,如果发现大人在逗自家宝宝时有亲吻孩子的行为,家长一定要及时制止,可以直接告诉对方“小孩子抵抗力差,不要亲他”,如果实在觉得不好意思,也可以在宝宝的推车、座椅上贴一个“不要亲我”的标志,作为委婉的提醒。

02以开玩笑之名,行恐吓之实

人与人相处时,开个无伤大雅的玩笑很正常,毕竟大家都是成年人,知道什么话是真,什么话是假,这样的玩笑,既能调节气氛,又能促进交流。

但是,如果认为和孩子开玩笑也有同样的效果,那就错了。因为小孩子的心智不成熟、分不清真假、善恶,他会认为大人的每一句话都是真的、都是可以相信的,思维也容易被带着跑。

在这样的思维特点下,善意的玩笑确实可以促进孩子成长;但是,充满恶意的玩笑就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伤害,尤其是利用孩子的这一特点,故意使坏、恐吓孩子的玩笑,那就一定要坚决制止了。

比如,“你妈妈要生弟弟了,她不爱你了”“有了弟弟,你的玩具就要全部都归弟弟了,你就没有自己的玩具了,真可怜”。

每次听到这样的话,看着被逗得或憋嘴委屈,或大声哭闹的孩子,红红都觉得不可思议,一定会大声制止,“孩子不懂事,你也不懂事啊?吓唬他很开心吗?”

父母是孩子安全感的所有来源,只有安全感充足的孩子,才能健健康康成长,如果家长发现有人这样恐吓自家孩子,试图破坏他的安全感,一定要及时制止。

对这样不知轻重的人,也不用太客气。毕竟,能这样逗娃的,也没有怀着什么好意,保护好孩子才是最重要的。

03蘸白酒让孩子尝

酒可不是什么好东西,不但对身体伤害大,还会影响人的心理健康,红红所在的村里以前就有因为喝酒闹到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情况。

可是,总有一些人拿孩子逗趣,红红就见过。

在一次宴席上,一个小孩见大人们喝酒很是美味的样子,忍不住凑上前去看。一个不怀好意的亲戚嘿嘿笑着,用筷子蘸了白酒就让孩子尝。

结果,小孩医院,脑部收受到了损伤,一个原本聪明伶俐的孩子也变得傻傻呆呆,家里人不知道多伤心,两家的官司打了好久。

作为家长,一定要注意,千万别让人给孩子蘸白酒尝;大一点的孩子,也要告诉孩子酒的危害,千万不能让孩子尝试,要教会孩子拒绝;而且,家长也要做好榜样作用,不要在孩子面前喝酒。

除此之外,家长还要注意,如果有人给孩子比如花生、桂圆、李子这类零食,一定要及时阻止他们的投喂。

一来,这类零食本身就存在安全隐患,有可能造成孩子呛咳、窒息;二来,接受他人的投喂,本身就不利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

04逼迫孩子做不喜欢的事

都说,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叶子。

有的孩子天性开朗活泼,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和别人打成一片,是真正意义上的自来熟、社牛;也有孩子天生性子腼腆、不喜欢与外人相处。

在家长眼里,无论孩子是外向型还是内向型,都只希望他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就好。

可是总有一些人对小孩子充满了恶意,看到小孩子不随大流,就想逗逗他“别人都表演节目了,你怎么还不去,你一点也不可爱”“大家笑得很开心,就你刚才没笑,你一点都不礼貌”。

如果家长遇到这样的情况,一定要及时制止,尊重孩子的行为,不要让外人破坏孩子的自信心。

毕竟,每个孩子对同一件事的看法和表现都是不一样的,我们不用横加指责,也不用拿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

都说,甲之砒霜,乙之蜜糖,很可能,我们喜欢的、认为好的,别人却嗤之以鼻。

作为家长,我们要做的分内的事,就是保护好自己的孩子,给足他安全感和自信心。

同样的,即使看到别家孩子表现不一样也不要大惊小怪、咋咋呼呼,否则,我们也很可能变成了别人眼中的“熊家长”,那就不好了。

#亲子教育#




转载请注明:http://www.lygangv.com/ysbj/1510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