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的预防


什么是乙肝?

乙肝即为“乙型肝炎”的缩写,乙型肝炎病毒是乙肝的病原体,该病毒可以引起肝脏的炎性改变。乙肝是我国现今发病最广、危害最大的一种传染性疾病。

检测乙肝病毒结果为阳性,发病时间超过6个月或病程时长不明确而临床有慢性肝炎表现,即为慢性乙型肝炎。

乙肝的流行病学特征

乙肝在我国是一种高发病率的传染性疾病,相关研究资料显示,我国居民中约有一半以上曾经感染过乙肝病毒,而且有一部分人因与乙肝人群接触正在感染中。约有8%的孕妇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其中约30%为慢性乙肝患者,我国乙肝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母婴传播。

乙型肝炎具有人群普遍易感的特点,所以发病无地域性,在全球各国均有病患。乙肝无特殊的流行发病时期,全年均可发病,大多数情况为散发。最近几年乙肝的发病率增长明显,这与人们的卫生条件、居住水平、免疫功能和防治疾病的医疗手段等有关。

乙肝的传播途径

血源性传播:如输血、静脉应用血液制品

母婴传播:由孕妇直接传染给胎儿。

性传播:通过性交、同性恋传播。

乙肝的隐形传播途径

可通过日常生活密切接触传染,乙肝病毒可通过血液、尿液、唾液、乳汁等污染生活用品而传播,因此与乙肝患者或乙肝病毒携带者密切接触会感染乙肝。

乙肝的临床表现

乙肝急性期表现为食欲减退、乏力、厌油、恶心、呕吐、腹胀及腹泻等,部分患者有发热、黄疸,约有1/2的患者无临床症状,仅表现为肝功能异常,于体检时发现。除肝脏病变外,还伴随皮疹、关节炎、尿红细胞及尿蛋白阳性,据相关资料统计,急性乙肝患者约有1/5-1/3可转变为慢性乙肝。

乙肝的疾病转归

1.人体感染乙肝病毒后,若机体免疫功能正常,抵抗力强,及时接受治疗,那么机体就会很快清除乙肝病毒,在急性期发病是就能治愈乙肝。

2.若未能及时清除乙肝病毒,就会转变为慢性乙肝,机体会长期携带乙肝病毒,检查时表现为乙肝抗原阳性,这就是所谓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如果治疗不及时,个别患者会进展成为重症乙型肝炎,表现为严重的肝功能损伤,甚至出现肝衰竭,对于慢性乙肝患病,若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疗,就会按照“乙肝-肝硬化-肝癌”的疾病发展方向演变。

何为“大三阳”和“小三阳”?

“大三阳”是指机体已感染乙肝病毒感染,且病毒复制活跃,数量较多,有较强的传染性,但这只能体现体内病毒的复制情况,不能反应肝功能的损害情况。肝功能的损伤严重程度需要通过查肝功能、肝脏超声以及肝脏组织活检等来确定,与病毒相关的阳性指标没有必然联系。“小三阳”是指平时无肝炎症状,肝功也一直正常的人,也被称为乙肝病毒携带者。

如果身边有人是“大三阳”、“小三阳”,日常应该注意什么?

如果平时需要与有“大三阳”、“小三阳”的患者相处,也不需要恐惧。,因为一般的日常接触,如握手、一起吃饭、面对面交谈等,都不会感染乙肝病毒。

为避免与“大、小三阳”者亲密接触,平时需培养分开就餐、讲究卫生、勤洗手的习惯,不要用手抠鼻子、揉眼睛、挠痒痒、挤痘痘等。如果必须做这些事儿,应先洗手、消毒。注意公共卫生,办公用具和公用物品要保持干净,勤消毒。

怎样预防乙肝?

严格管理传染源

1.发现患者需立即向相关卫生部门报告,进行系统治疗。

2.饮食行业从业人员、保育人员等,每年应进行健康检查。

3.加强对血液制品的管理。

孕期:

密切检测肝功能。为了明确是否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在妊娠中期需要化验HBVDNA水平,以阻断母婴传播。

胎儿娩出后:

新生儿出生12小时内,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和乙型肝炎疫苗。

注意:

1.乙肝疫苗接种后,不一定能%避免感染乙肝病毒,阻止乙肝发病,只有接种疫苗后产生足够多的抗体,才能起到预防作用。

2.乙肝疫苗接种后产生的抗体只能避免感染乙肝病毒,预防乙肝发病。而对于其他类型的病毒性肝炎没有预防作用,不能避免感染甲、丙、戊肝等病毒。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ygangv.com/ysbj/1292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