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乙肝病毒的感染率是较高的,几乎占我国人口的1/10。但大多数并未发病,只是处于一种病毒携带的状态。由于社会对乙肝的歧视,造成人们一听说自己感染了乙肝,就认为得了一种严重的疾病,到处求医,其中不乏一些乙肝病毒的“冤、假、错案”,造成误诊误治。下面就给大家举几个例子,大家可以对照一下有无相同的错误,同时也为乙肝病毒在一定程度上“平反”。
错把抗体当抗原,治了半天白花钱——冤案之一
抗-HBc阳性,不能说明体内有乙肝病毒。在乙肝病毒的五项指标中,只有HBsAg才是乙型肝炎感染的标志之一,部分病人的血液中可检测出HBeAg。因此,千万不要一看见有阳性指标就认为是乙肝。其实根本没有得乙肝。由于不了解乙肝病毒检测,白白花了许多钱,那才真冤。
只和乙肝握过手,非说自己得乙肝——冤案之二
乙肝主要的传播途径是血液及其制品或经母婴传播,一般接触是不会感染的。我们有许多理由:和乙肝接触最密切的是乙肝患者的配偶,但医生很少发生夫妻二人同患乙肝。还有,如果护士抽血都能传染上乙肝,那护士天天接触血,首先感染乙肝的应该是护士,而不会是你。所以你多冤呀,真是没病找病,白花了许多化验费不说,还吓出了精神病。
求治“肝区”疼痛,不知肝脏位置——错案之一
肝脏在人体的右季肋部,在得肝炎时,由于肝脏的炎症造成肝脏肿大,使得肝包膜上的神经受到炎症刺激或牵拉,引起肝区疼痛;肝炎恢复期也可因为肿大的肝脏回缩,牵拉肝包膜上的神经而感觉到肝区疼痛或不适。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原因可以引起肝区疼痛,肝区不适或疼痛时,要排除心理因素,认真查找原因,千万不要一有不适就赖乙肝病毒。
乙肝病毒没发作,错服百药治出病——错案之二
其实,肝功能正常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在我国是很多的。我国的10亿多人口中有1.2亿~1.3亿人是乙肝病毒感染者。但其中的大多数感染者,可健康地生活,没有任何临床症状,正常工作和学习。另外,目前人类还没有研制出能彻底清除乙型肝炎病毒的药物,只有少数能够抑制病毒的药物可以用于治疗乙肝病毒复制活跃且肝功能异常的慢性肝炎,而对肝功能正常的患者疗效差。因此看着广告吃药不仅治不好自己的病,还很有可能吃错了药,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打破了体内原有的与乙肝病毒和平共处状态,激活了自己的肝病,转变成慢性肝炎。
眼黄就往肝炎想,遗传黄疸当乙肝——假案之一
引起黄疸的原因很多。除了肝炎以外,溶血、胆道阻塞和一些遗传性因素等都能引起血中胆红素升高,临床上表现出黄疸。乙肝病毒携带者也可能同时患有其他疾病,千万不要一见黄疸就往肝炎想,医院进行检查后再对症治疗。
一身病痛归乙肝,真病未治上西天——假案之二
乙肝病毒是体内潜在的“敌人”,但体内还有可能侵入其他“敌人”,也有可能出现其他异常,不要因为感染了乙肝,就把一切“罪过”都算到乙肝病毒的身上,或没病找病,造成这一起起“冤、假、错案”,甚至延误病情。
转载请注明:http://www.lygangv.com/ysbj/15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