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6月20日,第二届吉利德肝病高峰论坛(G峰会)移至线上进行。此次会议聚集肝病领域的众多权威专家与精英医生,共话全球乙肝和丙肝治疗的最新进展,一道助力中国病毒性肝炎消除的宏伟目标。传染性疾病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抗击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在全国艰苦努力,整体态势得到了进一步巩固,防控工作已从应急状态转为常态化。此时病毒性肝炎同样作为一项传染性疾病,应当进一步得到重视。会议开场庄辉院士强调到:“中国约有万乙肝感染者和万丙肝感染者,每年死于肝癌的人数占到全球的一半,所以我们在做好防治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时也要做好肝病的防治工作。”在传染病的防治工作上,吉利德科学也做出了极大的努力。目前吉利德在中国已经上市多款治疗肝炎的抗病毒药物,其中夏帆宁?、丙通沙?、韦立得?均已进入国家医保目录,极大程度的降低了患者的治疗负担。吉利德科学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罗永庆先生希望同社会各界一道,跑通惠及每一位患者的最后一公里,共同消除丙肝、控制乙肝、控制传染性疾病。
丙肝:
完整方案初登场,消除经验共分享
年底由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共同制定的《丙型肝炎防治指南》吹响了中国消除丙肝的“集结号”1。魏来教授对新版指南进行了介绍,强调了丙肝诊疗的简化趋势,伴随DAA药物进入年国家医保目录,中国丙肝消除的困难不断降低。对于接受DAA治疗失败的患者,中国指南建议采用沃士韦?(索磷维伏片)进行挽救治疗1。随后沃士韦?也在此次G峰会上启动了中国的上市仪式,南月敏教授对沃士韦的药物特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沃士韦?对DAA治疗失败的患者总体治愈率达97%2;据推算,以丙通沙?为一线治疗方案,以沃士韦?为挽救治疗方案,可使整体慢丙肝人群治愈率达99.9%2-3。自此,完整的丙肝消除方案在中国登场。丙肝从个体的治愈到整体的消除仍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丙肝患者大部分为被动发现4,高危人群的筛查很有必要。加之高发区分布分散,基因型分布南北差异大,各地探索不同的丙肝消除模式十分重要。中国的丙肝的消除需要群策群力,多方合作才能实现。唐红教授和朱红霞教授分别分享了当地丙肝微消除具体行动模式和经验。成都在多方共同合作下,DAA方案较早的进入了当地的医保系统,筛查在基层高发区开展较早,已经有了筛查转诊的相关实践经验,如何提升病人的治疗意愿,防止病人失访是接下来的探索重点。河南尉氏县同样也得到了多方支持并取得了大量的经验。包括院内丙肝患者的有效转诊和管理,对基层医生进行丙肝治疗的教育,高发村依托村委村医公信力提前宣传和筛查等,都是提升丙肝检出率的有效手段。
乙肝:
指南立新
抗病毒扩大至部分既往随访观察人群
创新药物
更强效更安全帮助患者实现长期获益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虽经乙肝疫苗的广泛接种和母婴阻断等的各项努力,新发感染人数已逐年减少,但在国内仍存有近万的HBV病毒感染者5。为尽最大可能抑制HBV病毒水平,追求慢乙肝患者的长期疾病控制和治疗获益,减少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风险,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的更新进一步扩大了初治患者抗病毒治疗的适应症5。王贵强教授建议临床使用敏感的检测方法,对HBVDNA>20IU/mL合并ALT>ULN,或ALT正常但年龄>30岁的存在乙肝肝硬化或乙肝肝癌家族史或肝脏炎症或纤维化组织学证据的患者进行积极的抗病毒治疗。同时新指南将韦立得?(丙酚替诺福韦片)TAF推荐为初治和多个特殊人群的一线治疗药物5。除此之外,指南还明确了对于一线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应答不佳的时间和更换方案的建议,新版指南也首次强调了慢乙肝患者随访需要对肾功能指标进行定期监测5。慢乙肝防治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出现了一大批长期持续或间歇性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由于历史原因大量患者的药物治疗史也比较复杂。最大限度长期抑制HBVDNA复制是CHB治疗的重要目标,但经过核苷类似物长期抗病毒治疗以后,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HBVDNA处于长期低水平复制的状态,也未发现耐药突变,特别是非高敏HBVDNA定量检测无法检测到病毒低水平复制的存在,并会报告临床医生为所谓“病毒检测阴性”。HBVDNA持续复制导致的炎症反应是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癌发生的高危因素。低病毒血症(LLV)的持续存在可能影响慢乙肝患者短期和长期结局。尤红教授在她主持的一项研究解读中指出,将检测下限设定为20IU/mL时,在接受恩替卡韦(ETV)治疗78周后的患者中仍有近30%的患者可检测到HBVDNA低水平复制;而残留的HBVDNA与肝纤维化进展显著相关6。对于正在接受一线抗病毒药物而发生LLV的患者,什么是更有效的治疗策略?纪冬教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的真实世界研究也证实了,ETV经治低病毒血症患者(LLV)转换为TAF更易获得完全病毒学抑制。王磊教授也介绍了一项今年4月日本九州大学EiichiOgawa教授最新发表的关于转换TAF治疗研究7。研究显示ETV治疗或NAs联合治疗出现LLV(20IUHBVDNAIU)的患者,转换为TAF治疗48周后几乎所有患者都达到了完全病毒学抑制。提示慢乙肝LLV患者需要更有效的治疗,换用TAF可显著改善其病毒学应答状态和肾功能7。会议上,众专家教授都对病毒性肝炎的防治工作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讨论。博采众长、共同进步,提升了病毒性肝炎的诊疗与防控水平。在社会各界的一道努力下,消除病毒性肝炎的目标将不再遥远。
向上滑动阅览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丙型肝炎防治指南(年版)[J].中华肝脏病杂志,,(27)12:-.
2.RobertsSK,etal.ILC.SAT-
3.Agarwal,EASL,PosterSAT-
4.LiuL,etal.VirolJ.Apr16;16(1):47.
5.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临床肝胆病杂志..35(12):-.
6.SunY,etal.ClinGastroenterolHepatol.Mar6;S-(20)-X.
7.OgawaE,etal.LiverInt.Apr18.doi:10./liv..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ygangv.com/ysbj/12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