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乙肝最新指南主要推荐速读


10月24~25日,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暨年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年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年会在京隆重召开。

本次大会最大的亮点是25日举行的指南发布会,正式推出了年版《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早在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就组织有关专家制定了慢性乙肝防治指南,并于年第1次修订。

版指南介绍了乙肝流行病学、预防、病原学、自然史及发病机制,并着重阐述了乙肝的预防、诊断和抗病毒治疗,还对乙肝特殊人群的治疗提出了建议。

医脉通将其中关于年版《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的更新要点整理归纳如下,指南全文请见左下角“阅读原文”:

流行病学和预防

推荐意见1:

对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h内尽早(最好在出生后12h内)注射HBIG,剂量应≥IU,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10μg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在1个月和6个月时分别接种第2和第3针乙型肝炎疫苗,可显著提高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A1)

推荐意见2:

对新生儿时期未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儿童应进行补种,剂量为10μg重组酵母或20μgCHO重组乙型肝炎疫苗(A1)

推荐意见3:

新生儿在出生12h内注射HBIG和乙型肝炎疫苗后,可接受HBsAg阳性母亲的哺乳(B1)

推荐意见4:

对免疫功能低下或无应答者,应增加疫苗的接种剂量(如60μg)和针次;对3针免疫程序无应答者可再接种1针60μg或3针20μg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并于第2次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1-2个月检测血清中抗-HBs,如仍无应答,可再接种1针60μg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A1)。

病理诊断学

CHB肝组织炎症坏死的分级和纤维化程度的分期,推荐采用国际上常用的Metavir评分系统。(表2、表3)

抗病毒治疗推荐意见

1.HBeAg阳性CHB患者

药物选择:

推荐意见5:

对初治患者优先推荐选用ETV、TDF或PegIFN(A1)。对于已经开始服用LAM、LdT或ADV治疗的患者,如果治疗24周后病毒定量copies/ml,改用TDF或加用ADV治疗(A1)。

推荐疗程:

推荐意见6:

NAs的总疗程建议至少4年,在达到HBVDNA低于检测下限、ALT复常、HBeAg血清学转换后,再巩固治疗至少3年(每隔6个月复查1次)仍保持不变者,可考虑停药,但延长疗程可减少复发(B1)。

推荐意见7:

IFN-α和PegIFN-α的推荐疗程为1年,若经过24周治疗HBsAg定量仍20,IU/mL,建议停止治疗(B1)。

2.HBeAg阴性CHB患者

药物选择:

推荐意见8:

对初治患者优先推荐选用ETV、TDF或PegIFN(A1)。对于已经开始服用LAM、LdT或ADV治疗的患者:如果治疗24周后病毒定量copies/ml,改用TDF或加用ADV治疗(A1)。

推荐疗程:

推荐意见9:

NAs治疗建议达到HBsAg消失且HBVDNA检测不到,再巩固治疗1年半(经过至少3次复查,每次间隔6个月)仍保持不变时,可考虑停药(B1)。

推荐意见10:

IFN-α和PegIFN-α的推荐疗程为1年。若经过12周治疗未发生HBsAg定量的下降,且HBVDNA较基线下降2Log10,建议停用IFN-α,改用NAs治疗(B1)。

3.代偿期和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

推荐意见11:

对初治患者优先推荐选用ETV或TDF(A1)。IFN-α有导致肝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的可能,因此禁用于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对于代偿性肝硬化患者也应慎用。(A1)

特殊人群管理

1.无应答及应答不佳患者

推荐意见12:

经过规范的普通IFN-α和PegIFN-α治疗无应答的患者,可以选用NAs再治疗。在依从性良好的情况下,对于使用耐药基因屏障低的NAs治疗后原发无应答或应答不佳的患者,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继续治疗。(A1)

2.应用化疗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

推荐意见13:

对于所有因其他疾病而接受化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在起始治疗前都应常规筛查HBsAg、抗-HBc和HBVDNA,在开始免疫抑制剂及化疗药物前一周开始应用抗病毒治疗,优先选择ETV或TDF。对HBsAg阴性、抗HBc阳性者,若使用B细胞单克隆抗体等,可以考虑预防使用抗病毒药物。(A1)

3.HBV合并HIV感染者的治疗

推荐意见14:

对于HBV合并HIV感染者,若CD4+T淋巴细胞≤/μL时,无论CHB处于何种阶段,均应开始针对艾滋病的联合抗病毒治疗(ART),优先选用含有TDF加LAM,或TDF加恩曲他滨(FTC)方案。(A1)

4.乙肝导致的肝功能衰竭

推荐意见15:

对HBsAg阳性或HBVDNA阳性的急性、亚急性和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应尽早应用NAs抗病毒治疗,建议选择ETV或TDF(A1)。

5.乙肝导致的HCC

推荐意见16:

对HBVDNA阳性的HCC患者建议应用NAs抗病毒治疗,并优先选择ETV或TDF治疗(A1)。

6.肝移植患者

推荐意见17:

对于移植前患者HBVDNA不可测的HBV再感染低风险患者,可在移植前予ETV或TDF治疗,术后无需使用HBIG(B1)。对于移植肝HBV再感染高风险患者,肝移植后主要抗病毒方案为NAs联合低剂量HBIG,其中选择ETV或TDF联合低剂量HBIG能更好地抑制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复发(A1)。

7.妊娠相关情况的处理

推荐意见18:

妊娠期间乙型肝炎发作患者,ALT轻度升高可密切观察,肝脏病变较重者,在与患者充分沟通并权衡利弊后,可以使用TDF或LdT抗病毒治疗(A1)。

推荐意见19:

对于抗病毒治疗期间意外妊娠的患者,如应用IFN-α治疗,建议终止妊娠(B2)。若应用的是妊娠B级药物(LdT或TDF)或LAM,治疗可继续;若应用的是ETV和ADV,需换用TDF或LdT继续治疗,可以继续妊娠(A1)。

推荐意见20:

为进一步减少HBV母婴传播,免疫耐受期妊娠中后期HBVDNA2×IU/mL,在充分沟通知情同意基础上,可于妊娠第24-28周开始给予TDF、LdT或LAM,建议于产后1-3个月停药,停药后可以母乳喂养(B1)。

8.儿童患者

推荐意见21:对于儿童进展期肝病或肝硬化患儿,应及时抗病毒治疗,但需考虑长期治疗安全性及耐药性问题。1岁以上儿童可考虑IFN-α治疗。2岁以上可选用ETV治疗,12岁以上可选用TDF治疗(A1)。

推荐意见22:对于己经存在肾脏疾患及其高危风险的CHB患者,应尽可能避免应用ADV或TDF。对于存在肾损害风险的CHB患者,推荐使用ETV或LdT治疗(B1)。

待解决的问题

1、生物学标志物在乙型肝炎自然史、治疗指征、疗效预测及预后判断方面的地位和作用;

2、肝纤雏化无创诊断手段在治疗适应症、疗效判断及长期随访中的地位和作用;

3、NAs和IFN-α联合/序贯方案的疗效确认及成本效果分折;

4、寻找预测NAs停药的临床标准及生物学标志;

5、长期NAs治疗对肝硬化逆转、HCC发生率的影响;

6、长期NAs治疗的安全性以及妊娠期NA治疗对母婴长期安全性的影响;

7、基于长期随访队列及大数据库的临床疗效研究;

8、探索建立医患互动新型慢病管理模式,提高患者依从性;

9、开展卫生经济学研究、探索降低药物价格、提高治疗可及性的有效途径;

10、探索清除HBsAg的新疗法及HBsAg清除后的长期临床转归。

小编




转载请注明:http://www.lygangv.com/lcbx/1237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