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中国丙型病毒性肝炎院内筛


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丙型肝炎)是《传染病防治法》所规定的乙类传染病,是终末期肝病包括肝硬化、肝细胞癌的重要病因之一。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年全球有万慢性HCV感染者。根据估计,我国约有万例慢性HCV感染者。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从年开始,我国每年报告的HCV感染者数量逐年上升,至年及其后基本保持稳定,维持在每年20~22万例;从年至今,报告的总病例数不到万例,也就是说仍有70%以上的HCV感染者并没有被发现。

绝大多数HCV感染者没有临床症状,甚至不知不觉中进展为肝硬化、肝细胞癌,所以被称为“沉默杀手”。但一般人群的抗-HCV阳性率为0.43%,对一般人群筛查HCV感染者性价比低。国内外多项研究发现,在医院内部开展抗-HCV筛查成本低、效果好。

1目的

促进医疗机构管理、临床、检验、感染控制多学科、多部门联合,加强医疗机构对检出抗-HCV阳性就诊者的咨询和转诊,促进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诊断和抗病毒治疗,同时提高非感染肝病专业医师对丙型肝炎的认知,有意识地主动筛查抗-HCV、及时请感染肝病专业医师对抗-HCV阳性者会诊、适时转诊,在日常医疗行为中发现HCV感染者,并及时诊断和治疗。

2使用范围

所有的医疗机构(包括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建有肝病科/医院医院。

3组织管理、团队和职责

3.1总负责人

3.2行政管理部门(院内感染控制科或医务科)

3.2.1成立管理工作组

3.2.2对丙型肝炎检测、诊断、治疗流程的管理和质量控制

3.2.3专人专项管理

3.2.4多部门医务人员培训

3.3检验科

3.4信息科

3.5肝病/感染相关科

3.6肝病/感染科以外的门诊和住院科室

3.7非专科相关临床科

4HCV感染建议筛查人群

在医院就诊的所有患者,包括住院患者和门诊患者:住院患者,尤其40岁以上住院患者均应进行抗HCV检测;如下门诊患者:(1)HCV感染高危人群(附件3)。(2)准备接受特殊或侵入性医疗操作的人群,包括但不限于输血或应用血制品者;各种有创导管及其他有创介入诊疗者;内镜如胃镜、肠镜、气管镜、膀胱镜等检查者;血液透析者。(3)肝脏生物化学指标检测不明原因异常者,如ALT升高、胆红素升高等。(4)对持续存在HCV感染高危风险的人群,如静脉注射毒品、血液透析、男男同性性行为者需要定期筛查抗-HCV。(5)对以下人群建议进行HCVRNA检测,自愈或经治疗HCV被清除但有再感染风险的人群,疑似急性HCV感染的窗口期或免疫抑制状态的人群。

5HCV感染的检测

HCV感染的检测包括血清学检测和核酸检测,前者又包括抗-HCV检测和HCV核心抗原检测。

6丙型肝炎诊断、会诊和转诊流程(附件4)

6.1首次就诊者

6.2抗-HCV阳性者

6.3HCVRNA阳性者

7丙型肝炎的治疗流程

7.1建议由感染科/肝病专科医师进行丙型肝炎的治疗及后续管理。

7.2所有HCVRNA阳性的患者,均应接受抗病毒治疗。

7.3一般成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根据HCV基因型、是否在代偿期肝硬化、当地DAAs药物的可及性及医保政策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可以参考《丙型肝炎防治指南(版)》。

7.4特殊人群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流程:

8随访、复诊管理

治疗过程中应定期监测血液学、生物化学指标和HCVRNA,以及不良反应等。建议基线、治疗4周、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后12周评估肝、肾功能和HCVRNA等。

对未治疗或治疗失败的患者,积极分析原因并寻找抗病毒治疗时机,采取或调整合适的治疗方案。

9定期检测的管理

9.1高危人群对持续存在HCV感染高危风险人群,如静脉注射毒品者、男男性行为者需要每年筛查抗-HCV。

9.2血液透析患者

10丙型肝炎相关健康教育

10.1患者教育

10.2非感染肝病专业医师教育

〔本资料由朱明恕主任医师根据《中国丙型病毒性肝炎院内筛查管理流程(试行)》()编写〕

(本管理流程刊登于《临床肝胆病杂》年第7期。如欲全面详尽了解,请看全文)

.7.25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ygangv.com/jbzl/1427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