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涛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0/ 原创任训雷医学界消化肝病频道收录于合集#消化病例16个#“腹”里乾坤个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令人迷惑的病例
秦叔近期突然出现乏力,到医院就诊,化验肝功能提示谷丙、谷草转氨酶、胆红素明显升高,化验示自身免疫性指标阳性,复查时又变成了阴性,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病例速递
患者男,46岁。主诉尿黄、巩膜黄染5天,伴乏力,无腹痛、腹胀、反酸、烧心、发热、关节疼痛等不适,未治疗。症状持续无好转,为明确诊断,遂来我院,完善肝功能检查提示胆红素、转氨酶升高,门诊以“肝损伤”收住院。
发病以来,患者神志清,精神可,饮食尚可,睡眠可,大便无异常,尿黄,体重无下降。
近期因左手烫伤于当地诊所口服中草药治疗(具体不详),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结核史,无重大手术、外伤史,无输血及献血史,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随当地。
体温:37.1℃,脉搏:78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70mmHg,体重:70kg。
查体:神志清,精神可,巩膜及皮肤黄染,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律齐,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水肿。
辅助检查(-05-03,我院)肝功能:总胆红素:94.6μmol/L;直接胆红素:63.1μmol/L;间接胆红素:31.5μmol/L;谷丙转氨酶:U/L;谷草转氨酶:U/L;碱性磷酸酶:U/L;γ-谷氨酰转肽酶:U/L;乳酸脱氢酶:U/L;肝胆胰脾彩超:肝囊肿,胆囊壁厚、毛糙。
入院后给予保肝、降酶、退黄等治疗。完善相关检查,结合患者近期有使用中药史,考虑药物性肝损伤的可能性大,药物性肝损伤为排他性诊断,需排除病毒性、自身免疫性、毒物性等。
相关结果很快就出来了,血沉正常,甲肝、戊肝、乙肝相关检查均阴性,不支持病毒性肝炎。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抗体、抗肝细胞溶质抗原I型抗体呈阳性。
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炎。
诊断陷入僵局
给予保肝、降酶、补液等治疗后,复查转氨酶较前明显下降,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抗体、抗肝细胞溶质抗原I型抗体呈阴性。
此时又不支持自身免疫性肝炎了,诊断陷入了僵局,最后科里举行病例讨论,考虑是药物诱导性自身免疫性肝炎。
了解三种疾病的区别
药物性肝损伤、药物诱导性自身免疫性肝炎和自身免疫性肝炎,这三种疾病到底有什么异同,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定义
药物性肝损伤(DILI)是指由药物诱发的不同程度的肝损伤,包括各种化学药物、中草药及保健品、生物制剂及其代谢产物乃至辅料等。
药物诱导性自身免疫性肝炎(DIAIH)是由药物引起的自身免疫反应介导的肝损伤,呈现自身免疫性肝炎样的症状。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指由针对肝细胞的自身免疫反应所介导的肝脏实质炎症,其临床特点可表现为血清自身抗体阳性、高免疫球蛋白G(IgG)和/或γ-球蛋白血症、肝组织学上以界面性肝炎为特征性表现。
从定义上可见,DILI和DIAIH在病因上均与药物具有相关性,而DIAIH与AIH则与自身免疫性损伤相关,提示DILI、DIAIH、AIH三者之间既相互关联,又各有不同,给予诊断带来了难度。
DILI与DIAIH其发病均与药物相关,不同的药物种类可能诱导的疾病并不相同,既往研究提示,可以引起DILI的药物大约有多种,常见的有中草药、抗感染药物(含抗结核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肿瘤化疗药物等,而可能诱导形成DIAIH的药物有呋喃妥英、米诺环素、中草药、甲基多巴、双氯芬酸、肼苯达嗪、丙硫氧嘧啶、他汀类药物、阿达木单抗等,国外以呋喃妥英最常见,而我国则以中草药为主,秦叔发病前有使用中草药史,所以考虑药物诱导性自身免疫性肝炎。
▌鉴别诊断
这三种疾病病程上有不同:与AIH相比,DILI和DIAIH更多的是急性起病,接触药物的时间可能决定肝毒性的严重程度。而AIH常隐匿发生,一般表现为慢性肝病。
对于长期肝功能异常的DILI患者,检测到自身抗体阳性和(或)IgG升高及组织学检查类似AIH表现或在确诊AIH基础上采集到可疑用药史时,应考虑到DIAIH可能。还可以根据DIAIH和AIH对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应答的特点对DIAIH和AIH进行鉴别诊断。
研究表明,DIAIH患者对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应答更快,且停药后疾病复发较AIH少见,这是诊断DIAIH有力支持点,也是与AIH主要的区别。AIH的诊断需结合肝脏生化学、组织学、自身抗体、IgG等综合分析。
▌治疗
DILI、DIAIH、AIH首要治疗原则都是给予保肝治疗。
DILI在保肝治疗的同时还应停用或者避免再次使用可疑肝损伤药物,在停用可疑肝损伤药物及保肝治疗后,DILI患者临床症状及肝脏生化学检查可恢复正常,多数预后良好,仅少数可肝硬化形成,预后较差。
DIAIH在保肝治疗同时应密切观察肝脏血清生化学改变,如主要指标不能恢复正常,应及时给予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
AIH患者治疗的目标是诱导和维持炎症缓解,改善症状,防止进展为肝硬化和终末期肝病。(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方案是单用泼尼松龙或联合硫唑嘌呤,泼尼松龙推荐起始剂量每日60mg,4周内减量至每日20mg,持续到治疗结束,而硫唑嘌呤可在激素使用2周后加用,每日50mg,约6-8周起效,治疗疗程一般应持续3年以上,或生化缓解后至少2年以上,停药指征包括无任何炎症活动表现、肝组织学恢复正常。)
AIH患者预后较差,易发展为肝硬化、肝衰竭,停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后复发率较高。因此,即使是治疗缓解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肝脏生化学指标恢复正常),也应长期随访。
总结:
药物性肝损伤和药物诱导的自身免疫性肝炎,发病前有接触中药史,急性起病,大多预后较好,一般很少发展为肝硬化,而自身免疫性肝炎多为慢性起病,预后较差,容易发展为肝硬化。
病例中,该患者接触中草药后出现肝损伤,合并自身免疫性肝炎指标阳性,预后好,肝功能好转后,自身免疫性肝炎指标恢复阴性,支持药物诱导的自身免疫性肝炎。
更多消化肝病临床知识哪里看?
快来“医生站”瞧一瞧??
参考文献:
[1]于乐成,茅益民,陈成伟.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肝脏,,20(10):-.
[2]李变利,徐丽红药物性肝损伤、药物性自身免疫性肝炎和自身免疫性肝炎鉴别诊断研究进展DOI:10./j.issn.-..04.
[3]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和治疗共识().肝脏,,20(12):().肝脏,,20(12):-.
[4]曹亦楠,周桂琴,王宪波,等.自身免疫性肝炎发病机制的研究现状.临床肝胆病杂志,,35(10):-.
本文首发:医学界消化肝病频道
本文作者:任训雷
本文审核:杨卫生医院副主任医师
责任编辑:文嘉欣
版权申明
本文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End-
医学界力求其发表内容在审核通过时的准确可靠,但并不对已发表内容的适时性,以及所引用资料(如有)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等作出任何承诺和保证,亦不承担因该些内容已过时、所引用资料可能的不准确或不完整等情况引起的任何责任。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者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转载请注明:http://www.lygangv.com/jbzd/16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