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头部白癜风 http://m.39.net/pf/a_4936871.html金芩蓝口服液是国家三类新兽药,具有抗病毒、促采食、消肿利咽、止咳平喘和提高免疫力的功能。
组
方
特
点
中医理论
金银花:
性味甘寒,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寒之药效,在本品中做君药。
黄芩:
性味苦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药效,在本品中做臣药。
连翘:
性味苦微寒,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之药效,在本品中做佐药。
板蓝根:
性味苦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之药效,在本品中做佐药。
西医理论
金银花:
主要成分为绿原酸和异绿原酸,通过抑制细菌活性、炎症细胞因子和中性粒细胞的活化及分解,进而达到抗菌、抗炎和抗病毒的作用,与连翘合用增加药效。
黄芩:
主要成分为黄芩苷,通过干扰细胞壁合成和花生四烯酸的代谢通路,达到解热抗炎、抗菌抗病毒和调节机体免疫力的作用。
连翘:
主要成分为连翘酯苷、连翘甲醇和连翘酚等,通过抑制革兰氏阳性菌、干扰病毒复制和清除羟基自由基的途径,达到抗菌抗炎、抗病毒和保肝护肾的功效。
板蓝根:
主要成分为有机酸,通过与细菌表面的病毒相竞争,防杀病毒,达到增强机体免疫力,抗菌抗病毒的作用。
组
方
图
解
产
品
优
势
1、纯中药制剂、绿色健康、无配伍禁忌、无残留;
2、产品浓度高,不低于标准的2.5倍,原材品质纯;
2、制作工艺优良,采用双向动态逆流提取和超低温动态萃取技术。
适用症状
和
推荐方案
适
用
症
状
家禽
1、禽呼吸道疾病,如流行性感冒、支原体感染、慢性呼吸道病、传染性喉气管炎、支气管炎、传染性鼻炎等疾病;
2、非典型性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病、禽痘、阉鸡术后感染症;
3、鸭病毒性肝炎、浆膜炎、小鹅瘟;
4、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疾病;
5、细菌、病毒混合感染引起的恶性呼吸道感染以及免疫抑制性疾病;
6、腺病毒引起的发热不食,涨嗉吐食,拉绿色黏液便脱水消瘦等症;
7、清热解毒、诱食增免,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修复受损机体,能够促进愈后的修复;
8、与抗球虫药物合用,可明显增强抗球虫药物的作用效果,改善禽感染球虫后的临床症状。
猪
1、流行性感冒、传染性胸膜肺炎、副嗜血杆菌病、喘气病、肺疫、传染性萎缩性鼻炎、肺气肿、繁殖与呼吸道综合症与恶性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
2、温和型猪瘟、圆环病毒、蓝耳病等病毒性原因造成的败血症病变;
3、口蹄溃烂、痘病、皮炎肾病综合症、渗出性皮炎;
4、败血型链球菌病、母畜产期感染、热毒红斑、胸腔积液、体虚衰竭等症;
5、病毒与细菌等混合感染引起的败血病症、呼吸道与消化道的重度并发症;
6、产后热、乳房炎、子宫内膜炎、无乳综合症等;
7、各类应激性病症,如:热应激、转群等造成的采食量下降、精神沉郁等症状;
8、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成活率,是疫苗应用时的保护剂和增效剂,激活免疫功能,促进抗体的形成。
牛羊
1、多种病毒感染或混合感染引起的高热不退、免接力下降、厌食停食、呼吸困难、咳嗽气喘、胸腹式呼吸、鼻镜干燥或流鼻液、有眼屎、皮肤发红耳发紫、便干尿黄、剧烈腹泻、流产死胎、走路摇摆或卧地不起等症状;
2、牛痘、羊痘、腐蹄病、蹄叶炎及乳房、口唇、鼻周、蹄部等全身多出现水泡、痘疹、丘疹、脓疱等症状;
3、繁殖障碍性疾病:如流产、死胎、产木乃伊胎等病症;
4、增加日采食量,预防瘤胃积食、瘤胃鼓气和前胃迟缓等症状,提高牛羊食欲和平均日增重,改善毛色;
5、降低奶牛体细胞数量和乳房炎的发病率,增加乳脂肪、乳蛋白、乳糖含量和乳产量;
6、快速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抗体的形成,是疫苗的保护剂和增强剂。
推
荐
方
案
家禽
1、病毒性疾病:
温独清泰(金芩蓝口服液)毫升+并独严清(溶菌酶)克,兑水公斤,连用3—5天。
2、呼吸道疾病:
温独清泰(金芩蓝口服液)毫升+呼平多泰克,兑水公斤,连用2—3天。
3、鸭病毒性肺炎等不明原因引起的高死亡性恶性疾病:
温独清泰(金芩蓝口服液)毫升+禽并克口服液毫升或并独严清(溶菌酶)克,兑水公斤,连用2—3天。
猪
1、流行性感冒、喘气、胸膜肺炎和副嗜血杆菌病:
温独清泰(金芩蓝口服液)毫升兑水公斤;同时,金福特(替米考星肠溶颗粒)克+太奇(诺恩微球)(混合型饲料添加剂溶菌酶)克,拌料公斤,连用5天。
对于不吃不喝的重症病例:
肌肉注射:蓝圆温必治注射液或呼贝加注射液
2、温和型猪瘟、圆环病毒、蓝耳病、口蹄溃烂等病毒性疾病:
温独清泰(金芩蓝口服液)毫升兑水公斤;同时,蓝痱清Ⅱ号克+太奇(卡巴匹林钙粉)克,拌料公斤,连用5天。
对于不吃不喝的重症病例:
肌肉注射:蓝圆温必治注射液+亿能(头孢噻呋钠)混合注射
牛羊
内服:
每公斤体重3—5毫升,连用2—3天。
混饮:
温独清泰(金芩蓝口服液)毫升兑水公斤,连用2—3天。
对于不吃不喝的重症病例:
肌肉注射:蓝圆温必治注射液+亿能(头孢噻呋钠)混合注射
-aoye
转载请注明:http://www.lygangv.com/jbzd/12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