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医院 http://www.xuexily.com/m/△点击上图查看征集详情
“致敬巴渝最美巾帼奋斗者”
最美故事征集活动
启动以来
得到了广大网友热烈响应
纷纷发来感人的巾帼事迹
她们舍小家为大家
在各条战线上
各尽其能、抗击疫情
是我们心中最美的奋斗者
今天,我们和大家一起
继续走进“她们的故事”
疫情联防联控“女超人”
年,对两江新区人和街道邢家桥社区来说,是不寻常的一年。危旧房变新房!年初,社区户居民房屋综合整治全部完成,居民陆续搬进新居。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冲淡了乔迁喜庆。
一声令下,使命必达。为了阻止疫情扩散,邢家桥社区党委书记谢兰立即请战冲到社区防控的第一线。接到疫情防控工作任务后,谢兰第一时间组织社区工作同志召开紧急工作会议,实行“七包一”(街道领导、驻居干部、社区民警、社区医生、社区工作人员、党员代表、网格员)管控措施,全面进行了拉网式排查。
“对辖区居民、商户进行了拉网式排查,详细登记走访情况。对未排查到的家庭,采取电话、多次上门走访的方式,直至取得联系。”从大年三十,谢兰和同事们连续奋战至今。早上六七点钟到社区,有时熬更守夜制作宣传表格到凌晨两点,平均每天工作超过12小时;每天步行超过2万步;一栋栋楼,一层层,一户户排查……谢兰说,数字的台账记录防疫信息,社区干部心里的“台账”记录每位居民关心的事。把他们关心的事解决好,防疫工作才能做扎实。
“我们发动社区党员、工作人员、居民代表、志愿者等多人,全力排查湖北返渝人员的同时,宣传疫情知识,发放防护口罩,社区党员和群众十分支持,所以我们把重点放在对老年人和困难群众的发动和科普上。”通过广泛深入的动员和宣传,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党组织与群众的心也贴得更近了。整个社区内,有任何风吹草动,居民都会主动和社区联系。
说话语速超快,走路带风……谢兰做事麻利,风风火火。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志愿者……从拉网式排查,到防疫宣教,到联防联控,谢兰好似“百变女超人”,哪里缺岗,她火速顶上。这个年三十,谢兰和老公、女儿都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至今未休息过一天,更没有时间照顾家里的小外孙。“疫情不散,我们不退。我相信大家团结一致,一定会赶走病毒,”谢兰坚定的说。
白衣天使的守护者
到孝感已过20天,医院院感科副主任护师刘华的脸上,是护目镜和口罩留下的深深印记。淤青处,隐隐有血色残留。每天6点半起床,7点半之前到病区,18点左右下班,这是刘华每天的工作安排。
今年8月就将年满55岁的刘华,还有7个月就将退休。她也是医院随首批重庆市赴孝感市新冠肺炎防治工作对口支援队中年龄最大的医护人员,更是唯一一名参加过17年前抗击非典战役的院感专家。
3年抗击非典,刘华主动报名参与隔离观察室的筹建,申请进入隔离病房,成为江津区首批“防非”医护人员。17年后的今天,刘华已成为传染病科护理专家和院感专家。17年来,她曾因意外接触HIV病人血液发生职业暴露,服用过阻断药,也曾面对发病的狂犬病人、病毒性肝炎病人、肺结核病人、乙肝病人……
列队出发湖北时,刘华与家人“约法三章”:不能主动给她打电话,不能主动跟她视频,只能她闲了主动联系。到达孝感,进医院,刘华穿上隔离衣走进隔离病区,仔细查看每一个角落、每一处细节,亲自把关每一个流程:“医护人员是和患者接触最频繁、最密切的人,只有严格把关院感防控的每一道工序,才能确保医护人员的安全。”
隔离服的穿戴过程非常繁琐,前后步骤有几十个,光是洗手就有10次以上,一次穿脱的时间,都在30分钟以上。每天,刘华都是第一个出现在隔离区,最后一个离开。她守在隔离区门口,严格检查每一位进出隔离区医护人员隔离装备的穿脱。
“先穿护目镜,再穿隔离服”“手套不能这样,要翻折过来”“衣服向外卷,手要在防护服的边缘,不要让手碰到自己的衣服”……这样的话,刘华每天要重复几十遍,对每一个细节都不厌其烦地检查再检查,不能出现一丁点纰漏:“作为院感人员,我们的工作就是帮助上岗的医护人员做好防护,把他们安全地送到岗位上,再安全地从隔离区里出来。”
虽然督促检查医务人员穿脱防护服占据了刘华大部分的时间,但只要有空,她就会到各处查看工作,每个病房、每个操作间、办公室的每个角落,她都要挨个检查。一旦发现不规范的地方,不仅要求医护人员立即改正,还要求大家把规范流程反复背诵,需要实际操作的则反复练习。
尽管不少队员开玩笑说“这种时候的刘老师太可怕了,能让你练习到怀疑人生”,但所有人都明白,刘华是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保护每一名医护人员。医院,几乎所有的重庆支援队队员,都习惯称刘华为“大姐”。
这不仅仅是因为刘华年纪最大,也不仅是因为刘华为大家“守门”,还因为刘华如大姐般照顾着大家生活起居的各个方面。刘华会在下晚班的队员回来之前提前热好饭菜,然后送到每个人房间。刘华大姐温暖了大家的心。
互为铠甲勇战疫情
2月1日一早,南岸区公安分局南滨路派出所民警胡晓按照约定时间,与父亲和丈夫分别报了平安。胡晓是警察家庭长大的孩子,结婚后组成的家庭也是警察之家:父亲胡亚雄也是一名警察,丈夫景劲松则是分局刑侦支队的一名民警。疫情的到来,让这个“警察世家”变成了对抗疫情的微型战斗堡垒,向凶猛的疫情发起阻击。
大年初一,接到单位返岗的通知后,胡晓第一时间奔赴抗击疫情的最前线。由于经常上门排查,为了减少感染给家人的风险,胡晓两周没有回家看女儿和老公了。信息登记、防疫知识宣传,周而复始的工作异常枯燥。但这些马不停蹄的排查,却只能让胡晓暂时忘记对女儿的思念。每当暂停下来,思念之情如潮水般袭来,胡晓只有看老公发来的女儿的小视频缓解思念。
父亲胡亚雄在分局后勤部门工作,疫情来临,后勤保障工作更成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即将退休的民警,他没有推卸身上的责任,而是选择冲锋在一线,忙着帮助拉药品、购装备。为了减轻科室人员的工作负担,还主动参与一线巡逻、执勤。父亲的言传身教,让胡晓深深明白一个道理,只有像警察、医生和社区工作人员等奋战前线的人员共同努力,才能彻底战胜疫情,才能让自己的孩子一样的所有普通人重新享受生活的阳光。
同样激励她不断前行的,还有她的丈夫景劲松。作为刑侦民警,丈夫这几天也是忙得不可开交,除了负责案件的相关工作,他还要参与协助疫情期间对相关工作的分析,研判、排查,下班过后,还要继续照顾女儿。由于是双警家庭,平时全家全年能见面的机会就非常少,今年春节,两人好不容易调整好值班时间,准备带孩子出去旅游。可疫情的到来让盼望已久的亲子时光泡了汤。丈夫抓紧一切的时间,珍惜陪伴孩子的每一分每一秒。他知道,他保证孩子笑容永远灿烂,胡晓才能在抗击疫情的前线,继续勇敢地战斗下去。
父亲、女儿、丈夫,他们之间都为对方撑起了亲情“铠甲”,护卫着勇战疫情的“战士”英勇出击,不达目的誓不收兵。
最美家庭的动人战“疫”
杨洪梅是渝中区快乐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主任,重庆二孩之家托育创始人,也是驰援湖北医护人员家属。当大多数家庭宅家抗疫时,她家却经历了密接隔离、居家隔离、丈夫驰援湖北等平凡家庭的“大事件”。
在这样的忙碌与压力下,杨洪梅还尽自己力量为更多的家庭解决孩子宅家期间看什么、玩什么、学什么的问题,拉上丈夫和两个女儿,全家总动员,录制线上抗疫公益小视频,传递正能量。
△杨洪梅的丈夫在孝感抗疫一线
2月25日,医院驰援湖北孝感。丈夫去驰援湖北孝感抗疫最快也要一个半月才能回家,“作为医护人员的家属,我现在最大的希望就是病毒快点被打败,病人都治愈回家了,我们的家人才能回来。前几天进隔离病房时,丈夫还给孩子拍了比V的照片。”从杨洪梅的声音里,我们听到的是满满的爱和热情。
在照顾好家里两个孩子和几位老人的同时,杨洪梅与陆续返程的快乐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的员工一起继续制作小视频,内容涵盖儿童科学防疫保护、儿童心理健康、亲子游戏、专注力小课堂、亲子手工等内容。她还邀请了全国0-3岁婴幼儿精品课程团队到线上儿童之家开展系列公益讲座,让更多孩子和家长受益。春天已经到来,病毒必被打败,让我们和杨洪梅一起,期盼我们的英雄、我们的白衣天使凯旋的那天,那天必阳光灿烂,春暖人间!
她把疫情防控当作事业
北碚区奔月路社区月兴村67岁的退休老大妈管玲,自疫情发生以来,她把疫情防控当作自己的事业一样来做,每天准时报到,一天也不曾耽误,一次也不曾缺席,受到小区居民和社区干部群众的好评。
一直以来管大妈都是社区的志愿者积极分子,当看到社区干部都在为打好防疫阻击战而忙碌时,她坐不住了,主动请缨,担负起了社区、小区的防疫防控任务。这一做管大妈就停不下来,硬是把防疫防控当作了自己的一项工作、一份事业,一个多月下来,连周末也不曾休息。
管大妈每天上午9点准时报到,在社区所属小区坚持对外来人进行巡视、宣传、询问、登记,哪里忙碌她就出现在哪里,哪里需要她就出现在哪里,遇到问题就及时向社区汇报解决。
看她天天忙碌,已经很久没好好休息了,家里人劝她:“忙了这么久了,也该休息一下了吧!”“现在还不是休息的时候,我们北碚虽然没出现一例确诊病人,全国疫情形势也在趋于好转,但现在还不是刀枪入库的时候,如果疏忽了还可能出现疫情的反复,我们的防疫措施还得坚持,大意不得。”管大妈说。
在社区疫情联防联控中,管大妈把防疫工作当作自己应尽的一项义务、一项责任,直到现在,她依然每天坚守在疫情防控岗位上……
带领全国巾帼文明岗誓师出征
从新冠肺炎疫情战“疫”集结号吹响开始,她就充分发挥巾帼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始终坚守在战“疫”一线,从未放松。医院肺病科主任刘凤琼,在她的带领下,年科室荣获“全国巾帼文明岗”称号。
疫情来袭,她主动请缨担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科普宣讲员,四处奔波普及防控知识,医院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为大家“排忧解难!”大年三十都未曾放慢培训脚步,甚至放弃了与家人的团年饭。
医院要组织长寿区第一批医疗队驰援湖北,她第一时间按下红手印,写下请战书。2月11日,她带领带领全国巾帼文明岗誓师出征,21名医护人员踏上湖北征途。为了方便穿防护服,避免头发外露沾染病毒,出征前一天晚上,她的丈夫亲自为她剪下心爱的长发。
2月11日抵到孝感,两天培训后,刘凤琼带队来到大悟。抵达第一时间,刘凤琼带队展开摸底,分两组,4天跑完了大悟县的乡镇卫生院、发热门诊、隔离点,掌握了整个大悟县的医疗条件和病人整体情况。摸底后,团队提出了改进建议:防护流程、三区两通道设置、医务人员对院感防护、病历书写等要重新培训、规范。
2月16日,她带领团队进驻隔离病区。就在当天,大悟县政府决定开始重症危重症患者集中救治。患者全医院。刘凤琼深知,这是当地政府的信任,更是沉甸甸的责任!考虑到大悟的中医技术很好,医院决定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医院根据患者体质,因人而异自制了新冠肺炎预防方汤剂,还自制了膏药贴,缓解患者疼痛。
截至目前,大悟县共治愈了百余名新冠肺炎患者,获得当地政府的一致认可。
正是像刘凤琼一样千千万万奋战在一线的英雄为我们负重前行,勇敢奋战,才守得我们的安宁与健康。刘凤琼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作为医务者的担当,最美巾帼奋斗者,我们等待着你胜利归来。
一片丹心,爱心驰援
蓝雪丹是潼南区职教中心的一名教师。在疫情蔓延、物资紧缺的情况下,蓝雪丹积极动员身边的亲朋好友和同学成立“蓝雪丹爱心志愿队”,高质高效筹集、发放物资,先后将口罩、医用防护服、消毒液,以及馒头、蔬菜、水果等物资,捐赠到防疫一线。累计为重庆、医院捐赠1余件医用防护服,余副护目镜,余个口罩;为武汉、黄冈等地捐赠了猪肉、水果、面条、花生、蔬菜等多吨生活物资;向援鄂中医团队捐赠了中药材多斤,帮助余名患者康复治疗,同时还向武汉一线医护人员和志愿者捐助多份特制预防中药包。
截至3月8日,“蓝雪丹爱心志愿队”已有多名爱心人士参与爱心传递,累计捐赠总价值余万元的医用防护物资、生活物资和中药材。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希望我们的爱心物资可以尽快分发到一线,帮助武汉人民共渡难关。”蓝雪丹说,守望相助,共抗疫情。希望我们的善举不仅给一线的工作人员以物质上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带来精神上的鼓舞,让奋战在一线的工作人员更加有信心、有决心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爱心物资捐出后,湖北黄冈高新区红卫社区、武汉市汉阳区人民政府琴断口街道办事处、黄冈高新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纷纷发来感谢信,向蓝雪丹爱心志愿队表达感谢和敬意。看到这些信,蓝雪丹爱心志愿队的全体成员在感动的同时,心也终于踏实了,“他们来信,说明防疫物资都已送到,派上了用场,终于能睡个安稳觉了!”
为隔离楼栋当好“守门人”
1月30日,巫溪县宁河街道环城社区某小区住户确诊感染新冠肺炎。为防止疫情扩散,巫溪县决定对该楼栋实施隔离。这栋楼一共居住了82户,多人。消息一出,人心惶惶,不少人一来担心自己被感染,二来为隔离后米、油、蔬菜等生活物资需求发愁。
关键时刻,环城社区妇联主席赵丽站了出来:“隔离是为了隔绝病毒,咱居民的人心可不能隔离。我在社区工作时间长,和业主们熟悉,我来建个楼栋业主群,通过互联网服务隔离群众,为他们解决生活需求。”
说干就干,赵丽建立起业主群,为了不漏掉一户,赵丽从物管处找来名册,逐一电话核实,对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她带人上门教他入群并且对家中有老人的还格外标明,对没在家的业主,逐一电话核实情况。当晚,在家居住的53户(人)全部入群。
业主群建好后,赵丽一边告知大家政府采取的相关措施,避免居民们因隔离焦虑;一边可以统计大家的生活需求,代购物资。当晚,赵丽就收到了多个“订单”,从米面粮油、蔬菜水果,到文具药品啥都有,她的手机
转载请注明:http://www.lygangv.com/lcbx/15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