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是否会传染专家不会,但有聚集性现


  作者丨朱萍实习生胡冰月

  编辑丨徐旭

  图源丨图虫

  近期,在社交媒体上,出现了一些关于癌症是否会传染的探讨。就此,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北京抗癌协会早癌筛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杜鹏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癌症不会传染,但确实存在“聚集性”现象,即一家人或者一个家族中出现多个家属患癌的情况。

  实际上,目前癌症病例数在不断攀升。2月9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国家癌症中心陈万青教授团队在《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发表了一篇论文。据估算,年中国新发癌症病例约万例,中国癌症死亡病例约为万例。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下称“IARC”)年1月发表的全球癌症负担数据显示,年中国新发癌症病例万例,死亡病例万例。

  面对癌症高发的现实形势与呈现的上升趋势,明确其发病特征并进行针对性预防十分迫切。杜鹏表示,癌症的高发年龄是50岁到70岁,50岁之前和80岁之后发生癌症的机会相对较小,但不代表不发生。杜鹏同时指出,容易让癌症“找上门”的不良习惯大致有五个:抽烟、饮酒、饮食习惯不良、个人卫生习惯不良、生活作息不规律。

  “肿瘤都不是急性发作的,而是外界致癌物和人体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需要进行防癌,要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对于癌症预防,杜鹏特别强调说。

  癌症会传染吗?

  不久前,医院在其   家中同患一种癌症的情况也发生在刘先生身上。已年过60的刘先生医院就医,被诊断为胃癌,随后刘先生赶快让妻子和女儿也做了检查。据检查结果,妻子被确诊为胃癌早期,两个女儿虽未患癌,但幽门螺杆菌严重超标,癌变风险很高。

  癌症会传染吗?杜鹏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根据中国疫控中心(下称“CDC”)给出的定义,传染病(InfectiousDiseases)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中国目前的法定报告传染病分为甲、乙、丙3类,共40种。而癌症不在CDC的划分之列。据了解,传染病需具备传染源、传染途径和易感染人群三个特征。

  “癌症是人体正常的细胞暴露于外界环境的致癌物,在其长期作用再加内部基因突变,人体正常细胞恶变成为癌细胞,这种癌细胞是不会传染的。”对于癌症的发病机理,杜鹏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介绍称。

  但杜鹏指出,对油烟、烟草等潜在致癌物的接触可能增加患癌风险。当前患癌风险逐渐增大,癌症高发的趋势越发明显。癌症作为全球   面对我国癌症高发的形势,知晓发病特征是做好针对性预防的前提。杜鹏指出,在不同的年龄段,某些肿瘤的发病率是有特点的。比如20岁左右或者20岁以前,白血病、骨肿瘤、男性的生殖细胞肿瘤的发生率要高一些;20岁到40岁,乳腺癌的发生率比较高,或者说卵巢肿瘤发生率比较高;四五十岁以后,胃肠道肿瘤、肺癌、宫颈癌、食道癌等肿瘤的发生率要高。

  国家癌症中心(NCC)年2月27日在JournaloftheNationalCancerCenter杂志上公布的最新癌症登记年度报告指出,在15-44年龄组和45-59年龄组中,乳腺癌新发病例分别为6.3万例和14.6万例,均排名相应年龄段女性癌症发病数首位。按照年龄划分,60-79岁年龄组的癌症病例最多,男性和女性分别为万例和76.3万例;其次为45-59岁年龄组,男性和女性分别为57.4万和59.8万例。

  除了明确“防癌节点”外,日常生活中容易增加患癌风险的一些不良习惯也需引起注意。杜鹏认为主要有抽烟、酗酒、饮食习惯、生活作息习惯和个人卫生习惯五方面。其中,抽烟是许多肿瘤发病的一个重要原因;酒精对食道癌、胃癌、肝癌等都是高危因素;一些不良饮食习惯,如长期摄入高糖、高脂肪、高蛋白、高淀粉,蔬菜、纤维素摄入过少等;生活作息方面,比如长期熬夜、免疫力低下、缺乏锻炼等需引起注意和重视;而不良的个人卫生习惯,易引起幽门螺杆菌、乙肝病毒、乳头状瘤病毒的传播。

  对于以上不良习惯,杜鹏也给出了一些建议,如在改善个人卫生习惯上,实行分餐制,避免一些病原菌通过饮食传播;此外要经常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等。

  “聚集性现象确实存在”

  虽然癌症不会传染,但需要警惕癌症“聚集性现象”,即一家人或者一个家族中出现多个家属患有癌症的情况。

  为何癌症会出现聚集性现象?杜鹏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首先是癌症有遗传因素,人体内都有致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当致癌基因或者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后,肿瘤细胞就会恶变,这种癌基因会遗传,癌症患者的下一代患癌症的风险会高一些。

  美国医学会肿瘤学杂志年10月发表的一篇文章显示,梅奥医学中心研究团队对名确诊的癌症患者进行了基因检测。检测结果表明,超过八分之一(共人,13.3%)的癌症患者具有与癌症相关的可遗传基因突变。

  除遗传因素外,杜鹏也指出,一些致癌物的存在也促使癌症聚集性现象的出现。比如乙型肝炎病毒是肝癌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乳头状瘤病毒是宫颈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幽门螺杆菌的传染导致胃癌的发生率增加等。

  年11月27日,IARC发布了最新的致癌物名单,共计种致癌物,其中1类致癌物种、2A类89种、2B类致癌物种、3类致癌物种。按照IARC给出的定义,1类致癌物“对人类具有明确的致癌性”。上述名单中,与我国饮食结构息息相关的1类致癌物包括烟草、酒精、黄曲霉素、槟榔、幽门螺杆菌、咸鱼等。

  此外,杜鹏还补充说,一地居民的居住环境和饮食习惯也是癌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如河南林县的食道癌发病率比其他地区高出很多,但不是由传染引起的,而是由于这个地区的居住环境、饮食习惯相似而导致的。

  公开资料显示,河南林县(现称林州市)地处山区,土地贫瘠且经常缺水,新鲜蔬菜水果较少,维生素等微量元素摄入不足,饮食结构单一,当地居民多以腌制酸菜和谷物作为主要食物来源。

  癌症预防:早筛早诊早治

  根据国家卫健委消息,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癌症中心主任赫捷曾表示,近十年来,我国癌症5年生存率在已经从30.9%上升到40.5%,提高了将近10个百分点,但是与发达国家5年生存率还有一些差距。对此,赫捷强调,要想提高癌症生存率,预防和早诊早治比较关键。

  那么哪些人群需要重点预防癌症?杜鹏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称,重点防癌人群有以下三类:家族中有遗传肿瘤史的人群,也就是家族中有血缘关系的人患过肿瘤的这类人群;生活环境比较恶劣的人群,比如生活在山区、重工业城市等环境中的人群;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群,比如生活作息不规律,经常过度劳累、熬夜,或者饮食习惯不健康的人群,同时高龄人群也是重点防癌对象,尤其是50岁到75岁之间的人群。

  据了解,癌症预防分为三级,一级预防指戒烟戒酒、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针对病因和危险因素的干预;二级预防指通过癌症早筛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三级预防则是指对癌症患者防止复发、减少并发症、防止致残等。一级预防侧重患癌前的常态化预防,三级预防则侧重患癌后,相比之下,对于有潜在患癌风险的人群,二级预防对于降低癌症发病率、减轻患癌负担更为重要。

  而癌症早筛一直以来受到国家的   近年来,在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国家对于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也给予重点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我国癌症早筛早诊取得了一定成效。不少资本也纷纷布局早筛行业,癌症筛查技术也在迅速发展,更多具有较高临床价值的癌症早筛产品逐渐面世与应用。据21世纪新健康研究院此前发布的《21CC中国癌症早筛趋势报告(版)》梳理,当前癌症筛查技术百花齐放,既有影像学、内镜筛查、血清学等传统筛查方式,也有液体活检技术等其他筛查手段,以便更好地满足癌症患者的临床需求。

  不过,当前早筛的推进仍存在着一些现实问题,如部分患者对肿瘤早筛的认知不足、医保未覆盖、早筛费用高等。

  而对于我国癌症防治的未来,《健康中国行动(-年)》提出了具体目标:到年和年,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分别不低于43.3%和46.6%;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分别不低于70%和80%;高发地区重点癌种早诊率达到55%及以上并持续提高;基本实现癌症高危人群定期参加防癌体检。

  本期编辑黎雨桐实习生林曦莹

本文首发于


转载请注明:http://www.lygangv.com/jbzl/1464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