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病人自称“HA”阳性,他们指的“HA”阳性就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乙肝感染后血清中会出现病毒标志物——“两对半”。
“大三阳”、“小三阳”和“小二阳”是老百姓描述“两对半”的土话,当然我们也在用这些俗称。
那“大三阳”、“小三阳”和“小二阳”到底代表什么含义呢?且听王伯伯慢慢道来。
“乙肝两对半”的五个指标分别代表什么?
五个指标合起来就是两对半,2种抗原是乙肝病毒产生的;3种抗体是人体淋巴细胞对病毒免疫反应产生的。
1、表面抗原(HBsAg)阳性:标志乙肝病毒感染,体内有乙肝病毒(HBV)。
2、表面抗体(抗HBs)阳性:说明感染乙肝病毒后已经产生了免疫力;或者注射乙肝疫苗后发生了免疫应答,这是保护性抗体,不会再感染乙肝病毒。
3、E抗原(HBeAg)阳性:反映乙肝病毒复制活跃,血液有很高的传染性,但不说明病情是轻是重。
4、E抗体(抗HBe)阳性:E抗体的出现有2种截然不同的情况:
①在血清转氨酶持续正常的人,表示乙肝病毒复制很低,在血清中检不出HBVDNA,处于感染的恢复期;
②在血清转氨酶升高或时高时低、HBVDNA仍能检出的,是“小三阳”的慢性乙型肝炎,这是因为发生了病毒变异,所以“小三阳”的慢性肝炎病人治好后容易复发。
5、核心抗体(抗HBc)阳性:要与其它标志联合起来看才能说明问题,也有2种不同的情况:
①与HBsAg同时阳性表示乙肝病毒感染;
②与抗HBs同时阳性表示感染后获得了针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力。
按上述次序排列,1、3、5项阳性是“大三阳”;
“大三阳”的第3项E抗原转换为第4项E抗体,即1、4、5阳性,叫做“小三阳”;
如果第3项E抗原消失,第4项E抗体却出不来,即1、5阳性,就叫做“小二阳”。
无论“大三阳”、“小三阳”或“小二阳”,转氨酶明显升高就是乙型肝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ygangv.com/jbzl/11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