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家塔卫生院ldquo728世界肝


今年7月28日是第6个“世界肝炎日”,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宣传主题是“了解肝炎,立刻行动”,我国的宣传主题为“爱肝护肝,享受健康”。

7月28日下午,麻家塔卫生院公卫科组织铧西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人员在铧西经济适用房小区小广场搭建帐篷,打横幅,摆放桌子、凳子开展宣传活动。

我们现场设立宣传咨询台、利用音响滚动播放宣传主题、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要点,向过往行人发放病毒性肝炎基本知识宣传单,此次共发放宣传单多份。

同时卫生院电子屏滚动显示“7月28日世界肝炎日,爱肝护肝,享受健康”内容,大厅健康教育播放器播放肝炎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宣传视频。

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使群众知晓肝炎防治工作的重要性,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对病毒性肝炎的了解,营造了全社会重视、关心并参与肝炎防治工作的氛围。

爱肝护肝享受健康

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问答

1、什么是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较高等特点,分为甲、乙、丙、丁、戊型。以疲乏、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出现黄疸,无症状感染常见。甲肝和戊肝多为急性发病,预后良好;乙肝和丙肝易发生慢性化,危害较大;丁肝病毒只有与乙肝病毒同时或在乙肝病毒感染的基础上才可能感染。

2、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甲肝和戊肝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常因食用或饮用受到污染的食品或饮水而感染;乙肝、丙肝和丁肝主要通过血液途径传播,常经血液制品、静脉注射、分娩和性接触等方式感染。

3、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预防病毒性肝炎关键是加强落实各项预防措施,深入开展健康教育,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甲肝和戊肝的预防采取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措施,做好饮水、食品和环境卫生,加强服务行业、幼托机构及学校的卫生管理,从源头上杜绝潜在的传播来源。乙肝、丙肝和丁肝(包括庚肝和输血传播肝炎)的预防均应严格管理血液和血液制品,预防家庭内经密切接触传播。此外,还可以通过甲肝和乙肝疫苗接种来有效预防甲肝和乙肝。

4、转氨酶升高一定是病毒性肝炎吗?

这是一种错误的见解。转氨酶升高只是肝脏损害的一种表现。因为转氨酶不仅存在于肝组织中,其它组织和器官中,如心肌和骨骼肌等也存在丰富的转氨酶。当这些组织和器官发生病变时,亦可出现血清转氨酶升高。此外,酗酒、熬夜、药物、寄生虫引起的肝脏损害,甚至剧烈运动后都会引起转氨酶升高。因此诊断病毒性肝炎,应根据流行病学、症状和体征、肝功能检查、血液中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进行综合诊断。

5、如何预防戊型肝炎?

戊型肝炎的预防措施与甲型肝炎相同,保护水源、加强食品管理,改善卫生设施,目前HEV分子克隆技术的成功为研制疫苗提供了基础。

6、如何预防甲型肝炎?

甲型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急性肝脏炎症,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例如进食受了病毒沾染而未经煮孰的食物,特别是贝壳类食物,或饮用受沾染了的水和饮品。

旅行途中需注意个人卫生及饮食卫生,餐前便后勤洗手,避免饮用来源不明的水或含冰饮料,不进食未彻底煮熟的食物,特别是贝壳类海产,或未经煮熟的蔬菜和已切开的水果。

接种甲肝疫苗是预防甲肝最有效的手段。甲肝疫苗分为甲肝减毒活疫苗和甲肝灭活疫苗两种。甲肝减毒活疫苗的接种方法为在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经皮下注射1剂,起始月龄为18个月;甲肝灭活疫苗的接种方法为在上臂三角肌附着处经肌内注射2剂次,2剂次间隔≥6个月,第1剂的接种起始时间为18月龄,第2剂接种通常在24-30月龄内。

7、如何预防丙型肝炎?

(1)严格筛选献血员

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推行无偿献血。通过检测血清抗HCV、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严格筛选献血员。应发展HCV抗原的检测方法,提高对窗口期感染者的检出率。

(2)预防经皮和黏膜途径传播

推行安全注射。对牙科器械、内镜等医疗器具应严格消毒。医务人员接触患者血液及体液时应戴手套。对静脉吸毒者进行心理咨询和安全教育,劝其戒毒。不共用剃须刀及牙具等,理发用具、穿刺和纹身等用具应严格消毒。

(3)预防性途径传播

对有性乱史者应定期检查,加强管理。建议HCV感染者在性交时使用安全套。对青少年应进行正确的性教育。

(4)预防母婴传播

对HCVRNA阳性的孕妇,应避免羊膜腔穿刺,尽量缩短分娩时间,保证胎盘的完整性,减少新生儿暴露于母血的机会。

(5)目前尚无有效疫苗预防丙型肝炎。

乙型肝炎防治宣传知识要点

一、乙肝是一种危害大的严重传染病,但可以通过接种乙肝疫苗和其它措施预防。

二、乙肝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三种途径传播。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传播乙肝病毒。

三、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关键。新生儿出生后要及时并全程接种三针乙肝疫苗。

四、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已经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管理,免费接种。

五、推广新生儿以外重点高危人群接种乙肝疫苗。

六、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使用安全自毁型注射器或经过严格消毒的器具,杜绝医源性传播。

七、乙肝病毒携带者在工作和生活能力上同健康人没有区别。由于乙肝传播途径的特殊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在生活、工作、学习和社会活动中不对周围人群和环境构成威胁,可以正常学习、就业和生活。

八、目前,乙肝病毒感染尚无理想的特异性治疗药物,医学科技领域亦尚未攻克有些媒体广告宣传的“转阴”“根治”等难题。

九、乙肝病毒携带者应定期接受医学观察和随访。乙肝患者要规范治疗、定期检查。

十、乙肝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稳定。预防乙肝是全社会的责任。

十一、目前对HBsAg携带者的医学处理原则主要有三条:

1、保护肝脏:绝对戒酒,避免过劳,保持心情舒畅,合理营养,定期复查乙肝病毒标志物及肝功能,必要时可服用药物增强机体抵抗力和肝脏营养,忌盲目用药。

2、抗乙肝病毒治疗,在专科医生指导下用药。

3、家庭个人卫生处理:家庭其他成员可注射乙肝疫苗预防感染。HBsAg携带者的生活用具、衣物等可用0.2%的84消毒液浸洗(20分钟),餐具采用蒸煮30分钟的办法消毒。

乙肝疫苗预防接种有关知识问答

1、怎样接种乙肝疫苗?哪些人应该接种乙肝疫苗?

乙肝疫苗接种按0、1、6月程序全程接种三针,即首针接种后,间隔1个月和6个月分别接种第二针和第三针。新生儿接乙肝疫苗,第一针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第二针接种时间是在新生儿满1个月时,第三针是在新生儿满6个月时接种。接种部位为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

目前乙肝疫苗的重点接种对象为:

(1)新生儿:应当普遍接种,因母婴传播在我国是HBV传播的最主要途径,我国在年已经将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纳入计划免疫。

(2)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

(3)医务人员;

(4)青少年;

(5)其它高危人群中HBV易感者。

2、在什么情况下应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

乙肝免疫球蛋白是从健康献血员中分离出来的,其血浆中含有滴度较高的抗-HBs,经过浓缩工艺而制成的,这种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对乙肝有较好的免疫作用。

由于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是用人血作为原料,来源困难,一般在两种情况下使用:

(1)阻断母婴传播,对HBsAg阳性的母亲。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注射一次免疫球蛋白,剂量≥IU,并在出生24小时内、1个月和6个月各接种一次乙肝疫苗,对阻断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具有良好作用;

(2)如医生、护士等在给乙肝病人治疗、护理或采血时,不小心手指被染有乙肝病毒的血液刺入、吸入、溅入伤口、粘膜等,应立即给受感染人员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支,1个月后再重复注射1支,可起到预防感染的效果。

编辑:麻家塔卫生院公卫科

“与人民相约,与健康同行”




转载请注明:http://www.lygangv.com/jbzl/1067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