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病毒性肝炎吗


病毒性肝炎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重要的传染性疾病

?

主要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五种肝炎病毒,其中甲型和戊型主要表现为急性感染,乙型、丙型、丁型多呈慢性感染。

其中全球慢性乙肝和丙肝感染者约为4亿,死于肝炎病毒感染每年约万人,肝癌死亡病例中有80%由乙肝和丙肝引起。中国乙肝病毒携带者约万,其中慢性乙肝病人万;丙肝感染者约万,其中慢性丙肝病毒感染者约万。慢性乙肝和丙肝感染者占全球的四分之一,肝癌病例占全世界的一半。

那你到底对各种病毒性肝炎了解多少呢?

甲型肝炎(HAV)

病原体是甲型肝炎病毒,主要由粪-口途径传播,粪便污染饮用水源、食物、蔬菜、玩具等可引起流行。在我国,大多在幼儿、儿童、青少年时期获得感染,以隐性感染为主,成人甲型肝炎抗体IgG的检出率达80%,即表明这部分成人曾经感染过甲型感染。

甲型病毒性肝炎临床上表现为急性起病,有畏寒、发热、食欲减退、恶心、疲乏、肝肿大及肝功能异常。部分病例出现黄疸,无症状感染病例较常见,一般不转为慢性和病原携带状态。

乙型肝炎(HBV)

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世界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约3.5亿。我国属HBV感染中度流行区,一般人群的HBsAg阳性率为7.18%,广东省是高发省份,HBsAg阳性率为12.7%。

主要传染源为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病毒携带者,其传染性与体液中的HBVDNA含量呈正比关系。主要传播途径为:

■经破损的皮肤与粘膜传播

■经血液和血制品传播

■母婴传播:产期传播、分娩后传播

■性接触传播

■医源性传播

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目前尚未完全明了。肝细胞病变主要取决于机体的免疫应答,尤其是细胞免疫应答。免疫应答既可以清除病毒,亦可以导致肝细胞损伤,甚至有到病毒变异。机体免疫反应不同,导致临床表现各异。

丙型肝炎(HCV)

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肝炎。传播途径类似乙型肝炎,但由于体液中HCV含量较少,且为RNA病毒,外界抵抗力较低,其传播较乙型肝炎局限。主要通过肠道外途径传播为:

输血及血制品

注射、针刺、器官移植、骨髓移植、血液透析

生活密切接触传播

性接触传播

母婴传播

大多数HCV感染者在急性期及慢性感染旱期症状隐匿。急性感染一般临床表现较轻,也可能出现较重的临床表现,但很少出现重型肝炎。

丙型肝炎的慢性化率为60%?85%。一旦发生慢性丙型肝炎,HCVRNA水平开始稳定,自发痊愈的病例很少见,除非进行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否则HCVRNA很少发生自发清除。年轻的丙型肝炎患者的慢性化率较低,20岁以下患者的慢性化率为30%,而40岁的患者高达76%。

肝硬化和肝癌是慢性丙型肝炎的主要死亡原因,其中,失代偿性肝硬化是最主要的原因。一般急性肝炎不采取抗病毒治疗,但是急性丙型肝炎除外。因为急性丙型肝炎容易转为慢性,早期应用抗病毒治疗可降低患者转化为慢性的概率。

丁型肝炎(HDV)

由丁型肝炎病毒(HDV)引起的肝炎。HDV是一种缺陷病毒,HDV可与HBV同时感染人体,但大部分情况下是在HBV感染的基础上引起重叠感染。

传染源和传播途径与乙型肝炎相似。与HBV以重叠感染或同时感染形式存在,以前者为主。我国西南地区感染率较高,在HBsAg阳性人群中超过3%。人类对HDV普遍易感。

戊型肝炎(HEV)

由戊型肝炎病毒(HEV)引起。HEV在碱性环境下较稳定,对高热、氯仿、氯化铯敏感。戊型肝炎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与甲型肝炎相似,以粪-口传播为主,但有以下特点:

1)暴发流行均优于粪便污染水源所致

2)隐性感染多见,显性感染主要发生于成年人

3)原有慢性HBV感染者或晚期孕妇感染HEV后病死率高

4)有春冬季高峰

5)抗HEV多在短期内消失,少数可持续1年以上。

部分数据来源:丁香园









































北京中科白癜风
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lygangv.com/jbzd/160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