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白癜风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video_bjzkbdfyy/中医认为,“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亡”,可见,拥有一个好胃口,至关重要。很多人会有这样的烦恼:工作繁忙,饥肠辘辘,却不思饮食。是不是胃缺少动力?可能是这个原因。但是中医专家提醒我们:胃口不好、饮食不化也可能是脾的问题。
中医认为,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胃气主降,使食物及其糟粕得以下行,脾气主升,则食物之精华得以营养全身;胃喜润恶燥,脾喜燥恶湿。这种纳与化、升与降、润与燥,相辅相成。脾胃不和,即是这种对立统一关系的失调。
现代人因为工作压力大,思虑过多,“不省心”的事情多,再加上生活和作息不规律以及饮食不节等原因,更容易导致脾胃不和,严重者会出现脘闷嘈杂、恶心呕吐、腹痛便溏等症状。
什么原因会造成胃口不好?
造成胃口不好,或者说食欲下降的常见原因。
1、原因一:细菌和病毒
细菌或病毒感染是导致食欲下降的最常见原因。一般还会伴有其他流感症状,如咳嗽、疲劳或打喷嚏。由于这些疾病的周期通常非常短,很少会持续几周以上,因此食欲会很快恢复正常。
2、原因二:心理因素
当出现悲伤、沮丧等不良情绪时,食欲可能会下降。厌倦和压力也与食欲下降有关。在日常生活中,不管是暴怒,还是郁怒,都会影响食欲。这是因为,生气的时候,肝火比较旺,中医讲,肝克脾,也就是说会影响脾的功能,肝火旺就会使脾比较虚弱,因此就会影响食欲。
3、原因三:减肥后遗症
减肥后遗症也是一种常见的的导致食欲不振的因素之一,这个就比较严重了。这种情况一般是出现在一些青春期人们为了减肥控制自己的食量,甚至出现不吃饭只喝水的情况。
这个后遗症大多是自己的心理暗示,告诉自己别多吃,否则容易发胖,久而久之,就会出现食欲不振的状况,当然这个还算是轻的,甚至还会出现厌食等一系列比较危险的状况发生。
4、原因四:疾病
如慢性肝病、慢性肾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痴呆、心力衰竭、肝炎、艾滋病、甲亢及癌症(如结肠癌、卵巢癌、胃癌、胰腺癌)等。有一部分人是由于自己有慢性的胃炎或者是胃迟缓等等病症,这样的话疾病带来的副作用同时也是会导致患者自己食欲不振的,可以明显的看出来患者对于食物或者其他的物品的强烈排斥的。
5、原因五:药物
包括抗生素、化疗药物、可待因、吗啡等。
6、原因六:特殊人群
如孕妇在妊娠的头三个月会出现食欲不佳的情况。另外,食欲减退在老年人中也很常见,这可能与衰老带来的身体功能衰退有关。
艾灸疗法以其疗效著称,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艾灸疗法具有温经散寒、行气通络、扶阳固脱、升阳举陷、拔毒泄热、防病保健的作用,对于治疗脾胃病或改善脾胃病症状疗效显著。如何用艾灸治疗呢?
食欲不振的艾灸穴位
1、胃口不好可以艾灸中脘穴
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相当于五指的宽度。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灸疗可改善胃疾。
为什么艾灸中脘穴可以调理食欲不佳?大家可以看一下中脘穴的位置,刚好在胃的中心点上,而相信大多数的人都明白这样的一个事实:双手托着肚子,一语不发,在大多数情况上是在表明这个人肚腹不舒服;而肚腹如果不舒服,用双手按摩推拿相应的部位,是可以得到缓解的。艾灸也是同样的道理,这就是中医里远取诸物、近取诸身的道理。
另外,中脘还是一个特殊的穴位,因为它不仅是任脉上的穴位,同时也是胃的募穴(募穴是脏腑之气直接输注的地方),还是腑会,对六腑的疾病,即胃、大肠、小肠、胆、三焦、膀胱的疾病都有很好的疗效。
所以艾灸中脘穴,可以防治胃痛、腹痛、腹胀、反胃、恶心、呕吐、泛酸、食欲不振及泄泻等消化系统的胃肠功能紊乱等各种疾病。其治疗功效,正如《循经》中有一句话:“一切脾胃之疾,无所不疗。”
2、胃口不好可以艾灸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位置,在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前缘一横指处。艾灸该穴位可促进消化吸收,健脾养胃,改善人的免疫功能,对肠胃,心血管系统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中医认为,脾胃为人体后天之本,足三里是治疗脾胃疾病的要穴。《四总穴歌》里说“肚腹三里留”,是指凡是消化系统问题的病症都可以用足三里治疗,有病治病,没病强身健体。
艾灸足三里,堪比催动人体自带的一株灵芝仙草,其对消化系统具有双向良性调节的作用,比如腹泻了艾灸它可以止泻,便秘了艾灸它可以通便。
3、胃口不好可以艾灸然谷穴
你会不会觉得奇怪,为什么肾经上的穴位,却可以治脾胃的病呢?这要从中医的基本理论说起。《黄帝内经》有句话说:“肾者,胃之关也”,“关”可以理解为关口、关卡的意思。在通常情况下,我们吃的东西首先要经过胃的消化吸收,然后再通过其他腑脏,运输到全身各处。
如果肾除了问题,水液就不能排出,都堆积在胃里,或者溢于全身。肾对胃有很大影响,因此肾经上的然谷穴可以用来治疗食欲不佳。艾灸然谷穴后,我们很快就能感到嘴里唾液腺兴奋,唾沫分泌得多了,很快人就会产生饥饿感。
4、胃口不好可以艾灸大陵穴
大陵穴在我们的手腕,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位于腕掌横纹的中点处。
大陵穴,经穴名。出《灵枢。本输》。《针灸甲乙经》作太陵。属手厥阴心包经。输(土)、原穴。
“大陵穴”:“大”,与小相对,大也。“陵”,丘陵也、土堆也。该穴名意指随心包经经水冲涮下行的脾土物质在此堆积。本穴物质为内关穴下传的经水与脾土的混合物,至本穴后,脾土物质堆积如山,如丘陵一般,故名“大陵穴”。
大陵,意为大土山,是说此穴生土最多。五行中的土指脾脏。此穴为心包经的俞土穴,心包属火,自然是火生土了。由此可见,大陵穴为健脾养胃的要穴。
大陵穴(腕横纹掌侧的中点)在五行中属土,对应着脾胃,可看成是心包经上一味很经典的“健胃消食片”,按揉此穴可降胃火、祛心火、提升胃动力。脾胃不和、消化不良者都可通过这个穴位来进行调理。
转载请注明:http://www.lygangv.com/jbzd/15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