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群芳谱》对立春解释为:“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
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
立春这天“阳和起蛰,品物皆春”,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立春是一个时间点,也可以是一个时间段。
中国传统将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说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
那么,立春如何养生呢?
1、生发阳气,调顺肝气
按照传统医学角度,立春后的饮食应该适当进行调整。这主要是考虑到春季阳气初生,宜食辛甘发散的食物,尤其要注意尽量不吃"酸收之味"。
这是因为这个季节酸味易入肝,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换成更通俗的话,这个时候酸的吃多了,容易伤肝。
可以选择养肝、疏肝食材,例如葱、大枣、豆豉、香菜、花生、枸杞、灵芝等。少吃辛辣、油炸、烧烤的食物,如羊肉、火锅等。
小芝课堂来了!
灵芝入五脏,补益五脏之气,无论心、肺、肝、脾、肾脏哪一脏虚弱,均可服用。
常服灵芝不仅能调理脾胃,还能帮助肝脏排除有毒之物,全面呵护“肝”。
今天许多药理研究均证明,灵芝子实体提取物及其所含的多糖和三萜、灵芝孢子粉均具有明显的保肝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病毒性肝炎有明显的改善效果。
2、仍需注重保暖,当心“倒春寒”
虽然已经立春,但并不代表春天已经来临。按照气象学上以气温计算的标准,连续五天的滑动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以上才能算进入气象学意义上的春季。
“春不减衣,秋不戴帽”。立春到来,天气乍暖还寒,昼夜温差大,此时人体随着春季的到来也开始变得疏松,对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减弱,所以,初春时节不宜过早减少棉衣物,年老体弱者换装尤应谨慎,不可骤减。
当然“春捂”也不是穿得越多越好,穿衣过程中可以适当增加层数,减少厚度,衣服一层一层的减少,避免忽冷忽热。
随着气温回升,立春后可以逐渐增加户外活动的时间,有助于加快血液循环、气血运行。这时较适合进行节奏和缓的运动,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放风筝、踏青爬山。
3、早睡早起,养足精神
冬天是“藏伏”能量的季节,那么,立春就是能量“升发”的开始。
《黄帝内经素问》中记载“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是什么意思呢?
人的阳气白天行于外,晚上归于内,如果肝血充盈,到了晚上阳气就蛰伏起来,就容易睡着;如果肝血不足,血不归经,那么阳气就找不到藏身之处,到了晚上就会睡不着觉。
简单地说春天是升发的季节,天地自然都富有生气,万物欣欣向荣。此时,人们应该晚上早点睡,早晨早点起,放松身体,在庭院中缓缓散步,使精神愉悦,胸怀开畅。
内容节选自百度词条
#春季#
转载请注明:http://www.lygangv.com/jbzd/14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