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肝),是由甲肝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病变为主的急性传染病,任何年龄均可患本病,但以青少年及儿童为主,成年人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甲肝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秋冬及早春季节发病率高。
甲型肝炎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为传染源,病人自潜伏末期至发病后10天传染性最大。
粪—口途径是其主要传播途径,甲肝病毒随患者粪便排出体外,通过污染水源、食物、海产品等的传播可造成散发性流行或大流行。特别是水生贝类如毛蚶等是甲型肝炎暴发流行的主要传播方式。日常生活接触是散发病例的主要传播途径。
甲肝一般潜伏期为2~6周,在临床上分为急性黄疸型、急性无黄疸型、淤胆型与重症型四个类型,病程为2-4个月。临床上表现为急性起病,有畏寒、发热、腹痛、腹泻、尿黄,消化不良、食欲减退、厌油、恶心、疲乏、肝肿大及肝功能异常等,可见皮肤巩膜黄染。初起时往往误认为感冒,容易被人忽视,延误病情。83%左右的甲肝患者有发热(大多在38℃-39℃之间),平均发热3天,但也有15%的患者发热超过5天。90%的患者有黄疸,消化道症状较重。
甲型肝炎治疗原则应以休息、营养为主,辅以适当药物,避免饮酒、疲劳和使用损肝药物。强调早期卧床休息,至症状明显减退,可逐步增加活动。甲肝为自限性疾病,只要及时进行隔离休息对症治疗,大多数病人愈后良好,无慢性化。个别未及时治疗者可发展为重型肝炎,重型肝炎病死率高。患过甲肝或隐性感染者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
预防
1.隔离病人:甲肝病人一般需要住院隔离,防止传染给他人。病人过多时应集中隔离,专人管理。对没有条件住院的病人,须实行家庭隔离。病人的生活用品如毛巾、脸盆、脚盆、餐具、便器等要专用,呕吐物和粪便要用漂白粉消毒处理,病人和家属都要做到饭前便后用肥皂流水洗手。
2.切断传播途径:注意饮水消毒,食品卫生,加强个人卫生,粪便管理等。对螺蛳、贝壳、螃蟹、毛蚶等海、水产品,食用时一定要煮熟蒸透,杜绝生吃、半生吃以及腌制后直接食用等不良饮食习惯。
3.保护易感人群:在甲肝流行期间易感人群可接种甲肝疫苗,预防甲肝的发生。
发现甲肝病人应及时报告当地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取有效措施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控制传染病的流行,早期报告对控制疫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请大家务必引起重视,注意饮食卫生,把住“病从口入”关;注意休息,加强体育锻炼,切实提高自身的御病能力;也可注射甲肝疫苗,远离疾病,珍爱健康!
稿件提供丨于丽
排版丨赫然
多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lygangv.com/jbyy/11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