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汛以来,南方各地持续出现暴雨天气,多地甚至出现严重的洪涝灾害,据新闻报道,洪涝地区受损情况比较严重。自古以来就有“大灾后大疫”的说法,只有尽可能消除传染病大规模爆发的可能,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
预防的疾病
洪涝会造成厕所、阴沟、畜圈被淹,粪便污水溢流,饮用水源受污染,食品受淹后发霉变质等,尤其易导致肠道传染病肆虐。
1.肠道传染病
细菌性痢疾:由痢疾杆菌引起,主要表现为畏寒、高热、腹痛、腹泻等,严重者可出现感染性休克或中毒性脑病。可使用抗生素,如氨苄西林或环丙沙星等。
伤寒:由伤寒杆菌引起,以持续高热、相对缓脉、特征性中毒症状、脾肿大、玫瑰疹与白细胞减少等为特征。可选用喹诺酮药物代替氯霉素,如左氧氟沙星。
甲型病毒性肝炎: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是以肝脏炎症病变为主的传染病,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例出现黄疸,主要表现为急性肝炎,无症状感染者常见。
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
2.人畜共患疾病
钩端螺旋体病:是遭遇洪灾后需要重点防范的传染病之一。发病者以青壮年、有接触疫水者为主,猪是洪水型钩体病流行的主要传染源,家畜和鼠类、蛙类等是次要传染源。
3.虫媒传染病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引起,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以发热、出血、充血、低血压休克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采用一般支持治疗。
传染病防治策略
传染病能够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染途径、易感人群。因此,水灾过后的疾病预防,务必从此三个环节入手。
1.控制传染源
对患有传染病的病人要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以防传染病蔓延。患病动物也要及时就地处理。这是预防传染病的一项重要措施。
2.切断传播途径
疾病传播的主要媒介有空气、水、饮食、生物媒介及接触传播等。因此,切断传播途径最好的办法就是搞好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对带有病原体的物品进行消毒,消灭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等,使病原体失去感染健康人的机会。
3.保护易感人群
突如其来的灾害会给人们带来负面心理影响,食物短缺、饮用水污染会造成人们的身体素质普遍下降。应对自然灾害,应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在被水围困的现状下,找些感兴趣的事做,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人们进行的预防接种,也能很好的保护易感者。另外,易感者也应注意不要与患病的人或动物接触。
水灾过后个人注意事项
时刻记得病从口入,积极预防应对传染病。
1.注意饮用水卫生
不喝生水,只喝开水或符合卫生标准的瓶装水、桶装水;盛水容器务必保证卫生干净;对临时的饮用水,一定要进行消毒,推行用漂白粉或漂白粉精片对饮水进行消毒。
2.注意饮食卫生
做到不吃腐败变质的食品、不吃淹死的家禽家畜,不吃霉烂变质的粮食,不使用污水洗瓜果、碗筷,不生吃海水产品,不喝生水,生熟食品要分开,食物要煮熟煮透。
3.注意手卫生
注意手部清洁,不用手、尤其是脏手揉眼睛。不共用洁具,如果不得不与病人共用脸盆,则应让健康人先用,病人后用,用完以肥皂将脸盆洗净。
4.注意环境卫生
防蝇灭蝇,防鼠灭鼠,灭螨防螨。对被洪水淹过的房屋内外,要开展消毒杀菌工作,一般用「84」消毒液按1:60比例配水后用喷雾器对应消毒的场所进行喷洒。
5.积极就医,及时消毒
感到不适时主动、积极、及时就医。接触病人的人应带口罩,口罩应每天换洗和消毒。如皮肤、粘膜被患者的血、尿或口腔分泌物污染,应立刻用消毒酒精擦拭消毒。被病人血、排泄物污染的环境和物品也应及时消毒。
来源:网络
白癜风的症状图片白癜风产生的原因
转载请注明:http://www.lygangv.com/jbyy/1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