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球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上升趋势,已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安全。面对癌症,很多人依旧认为“癌症是绝症”。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临床治疗癌症的方法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已经能够很好地控制癌症,因此“癌症是不治之症”的说法值得我们商榷。
尽管如此,仍然有很多人对癌症的认知不够全面,例如,大众关于“癌症到底会不会传染”的争论依旧没有停止,而对癌症错误的理解其实会妨碍癌症的治疗!
一、癌症是否不会传染?
癌症会从一个人身上传染到另外一个人身上吗?答案显然是:不会!
根据美国癌症学会的研究显示,一个健康的人无法通过其他癌症患者感染上癌症,是因为外来细胞无法在人体内延续性存活。
究其内在原理,是因为肿瘤细胞作为一个外源性的物体,即使进入他人的体内,也会被健康运作的免疫系统识别并作为“异己”清除掉。因此,对于我们绝大部分人来讲,完全不用对身边的癌症患者有所避忌,癌症并不是一种传染病。
在临床上认为,被称为传染病的一般要具备三个条件:病原体、传播媒介、易感人群,三者缺一不可。
对于癌症来说,它属于细胞过度增殖性疾病,不是大家所说的病原体。传染病当中的病原体,一般以病毒、细菌或者是寄生虫。
例如,肝癌的原发病是乙肝具有一种传染性,但无法证明肝癌也可以传染,只能说,乙肝具有传染性致癌因素,如果不及时处理的话,就有可能会激活癌症的基因,最终发展成癌症。
因此,癌症本身并不具备传染性,但是引发癌症的因素可能具有传染性。
如果没有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受到这些病毒的入侵很可能会引发疾病,而这些疾病在发病的过程中就可能会转变成癌症而影响健康。
癌症是细胞基因损伤和改变的一个长期积累的结果,而具有传染性的致癌因素就会提高癌症的患病率。因此,平时应该远离致癌因素,特别是有传染性的致癌因素需要十分谨慎。
但凡事都有可能有例外,在某些极端情况下,癌症是有传递性的,并会在新的人体上持续进展。
例如,长期感染乙丙肝病毒可导致肝癌,而EB病毒与鼻咽癌有关联。此外,癌细胞也会在人与人之间转移,例如,器官移植。
是因为器官接受者必须使用免疫抑制药物,这是因为用药能够降低外来器官的排斥反应,但与此同时也会降低免疫系统清除癌细胞的能力。用药时间越长,患癌的概率也越大。因此,器官捐赠者必须经过细致的检查来排除这种可能。
另外,假如医疗设备被癌细胞感染的话,对患者来说是有危险的。例如,在手术过程中,皮肤就会给外来细胞提供入侵的时机,如果手术器械上有他人的癌细胞,就可能进入患者体内。
所以,面对癌症的传播,我们还不是绝对安全。
二、已证实:有3类癌症可能存在传染性的致癌因素
1、引发胃癌的幽门螺旋杆菌
部分癌症的致癌因素的确存在传染性,比如由幽门螺杆菌致癌因素引起的胃癌。幽门螺杆菌属于胃癌的一级致癌物,会损伤胃粘膜并引发胃溃疡或者胃炎等疾病。
而且,幽门螺杆菌会粘附在胃部上皮细胞粘膜,不容易被胃部排出,如果不及时治疗,很可能会增加胃癌风险。建议平时注意饮食卫生,防止因幽门螺旋杆菌的入侵导致胃部功能损坏,发生癌变。
2、引发肝癌的乙肝病毒
肝癌的出现和多方面因素有关,部分人的肝癌可由乙肝病毒入侵之后转变而来。而乙肝病毒本身具有传染性,如果受到致癌因素的影响,引发乙肝,并且不加以干预,任由病情发展的话,此时肝脏功能就有可能持续下降,肝癌的概率也会明显增高。
因此,我们虽然知道很多癌症并不会传染,但是也要警惕某些致癌因素具有传染性,需要做好预防措施。建议大家要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其次,注意不接触他人的输液针头或不做纹身等。
3、HPV病毒
HPV病毒是宫颈癌的最主要的致病因素,超过百分之九十的宫颈癌是在感染HPV病毒后发生的,这也是大家务必要重视的。事实上,人体中的免疫系统可以杀死体内的HPV病毒,但如果持续性遭到病毒感染且不及时控制,同样也会导致宫颈癌出现。
因此这一种致癌的因素需要被尽可能远离,这样才能防止宫颈癌发生。尤其,女性宫颈如果出现受损的情况,会大大加剧感染风险,在此,建议女性要爱护身体并定期做妇科检查,还需要按要求注射HPV疫苗。
三、预防癌症其实很简单:从吃素开始
有些人声称癌症之所以如此高发,跟人的平均寿命增长有关。这种说法只存在部分合理性,事实上,现代人的饮食不健康才是最关键的问题。
坎贝尔教授在某项研究中意外发现,富裕家庭的孩子更容易得肝癌,贫困家庭的儿童在受到黄曲霉毒素的影响时并不致癌,因为他们没有条件以肉类为食,这让坎贝尔教授意识到黄曲霉毒素只有与动物蛋白相结合才具有高致癌性。
后来坎贝尔教授还从报道中知晓,印度学者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将黄曲霉毒素与20%的动物蛋白混合喂养小鼠时,小鼠%患肝癌。将等量黄曲霉毒素与5%的动物蛋白混合喂养小鼠时,无一例患肝癌。
坎贝尔教授和他的学生在康奈尔大学重复了几次这个实验,皆得出相同的结论。坎贝尔教授与中国国家疾控中心合作研究中国农村地区的饮食结构与疾病之间的关系长达40年之久,共同的结论都是:素食会让我们更健康。
那么,素食是如何防癌的呢?
来自美国的约翰逊博士经过多年研究,发现了一个事实:凡是平日摄取很多钾的地区,当地民众患癌率偏低。人患上了慢性病,如果能提高体内细胞的钾含量,那么患癌的机会则会减少。
近年“多钾少盐”的食疗防癌办法,正是根据这个原理,蔬菜、豆类中含有大量的钾,所以多吃蔬果豆类食物,少吃盐和味精,是防止癌症的关键举措。
那可能有人会追问,吃素食不是会导致身体营养不足吗?
对于这个忧虑,素食者最常见的反应是笑而不答。他们可能乐于与肉食者比谁更健康。
理论上讲,素食能够获得比肉食更优质的营养。首先要打破人们的一个成见:肉类比素食蛋白质高。其实许多素食品的蛋白质比肉类含量高。
中国人普遍缺钙,或因爱吃肉而致钙磷比例失调。即使脂肪多,素食中也并不缺少。例如,核桃中含油量高达66.9%、黄豆达20.20%等等,动物性油脂、植物性油脂包含大量的脂肪酸。
此外,动物性脂肪大多为饱和脂肪,其中含有大量胆固醇,易引发血管硬化、高血压、心脏病,并利于癌细胞繁殖。而植物性脂肪大多数为非饱和脂肪,在促进胆汁酸的排泄,降低胆固醇,避免各种心脏疾病的发生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
温馨提示
事实证明,很多癌症也是可以治愈的。我们应当树立防治癌症的科学理念,改善生活方式,坚持吃素食,坚持运动,才能真的远离癌症。
癌症患者预防复发的核心就在于让自己的身心都调整到健康状态,如果能做到以上这几点,加上适度的治疗,癌症患者完全可以痊愈,重获新生。因此平时应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通过合理的方式降低癌症的患病率,这样才能维持身体健康状态。
转载请注明:http://www.lygangv.com/jbyf/14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