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不同肝炎病毒引发的一组以肝脏伤害为主的传染病,根据病原学诊断,肝炎病毒最少有5种,即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分别引发甲型肝炎(hepatitisA)、乙型肝炎(hepatitisB)、丙型肝炎(hepatitisC)、丁型肝炎(hepatitisD)及戊型肝炎(hepatitisE)。另外一种称为庚型病毒性肝炎,较少见。
病毒性肝炎的散布遍及全球,但在不同地区各型肝炎的感染率有较大差别。我国属于甲型及乙型肝炎的多发地区,但各地区人群感染率差别较大。甲型肝炎全年都可病发,而以秋冬季为病发高峰,通常为散发;病发年龄多在14岁以下,在托幼机构,小学校及部队中发病率较高,且可产生大的流行;如水源被污染或生吃污染水中养殖的贝壳类动物食品,可在人群中引发爆发流行。乙型肝炎见于世界各地,人群中HBsAg携带率以西欧,北美及大洋洲最优(0.5%以下),而以亚洲与非洲最高(6~10%),东南亚地区达10~20%;我国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约10%,广东省为多发区。乙型肝炎的病发无明显季节性;在多发区主要为儿童而成人患者多为慢性肝炎;一般散发,但常见家庭会聚现象。丙型肝炎见于世界各国,主要为散发,多见于成人尤以输血与血制品者;病发无明显季节性,易转为慢性。丁型肝炎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现,但主要聚集于意大利南部,在我国各省市亦均存在。戊型肝炎的病发与饮水习惯及粪便管理有关。常以水媒流行情势出现,多发生于雨季或洪水泛滥以后,由水源一次污染者流行期较短(约延续数周),如水源长时间污染,或通过污染环境或直接接触传播则持续时间较长。病发者以青壮年为多,儿童多为亚临床型。
[在流行病学方面主要了解以下知识]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1)传染源 甲型肝炎的主要传染源是急性患者和隐性患者。病毒主要通过粪便排出体外,自病发前2周至病发后2~4周内的粪便具有传染性,而以病发前5天至病发后1周最强,潜伏后期及病发初期的血液中亦存在病毒。唾液,胆汁及10指肠液亦均有传染性。
乙型肝炎的传染源是急、慢性患者的病毒携带者。病毒存在于患者的血液及各种体液(汗、唾液、泪乳汁、阴道分泌物等)中。急性患者自病发前2~3个月即开始具有传染性,并延续于全部急性期。
丙型肝炎的传染源是急、慢性患者和无症状病毒携带者。病毒存在于患者的血液及体液中。
丁型肝炎的传染源是急、慢性患者和病毒携带者。
戊型肝炎的传染源是急性及亚临床型患者。以潜伏末期和病发早期粪便的传染性最高。
(2)传播途径
甲型肝炎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粪便中排出的病毒通过污染的手,水苍蝇和食品等经口感染,以日常生活接触为主要方式,通常引发散发性病发,如水源被污染或生食污染的水产品(贝类动物),可致使局部地区爆发流行。通过注射或输血传播的机会很少。
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包括:①输血及血制品和使用污染的注射器或针刺等;②母婴垂直传播(主要通过分娩时产道血液,哺乳及密切接触,通过胎盘感染者约5%);③生活上的密切接触;⑷性接触传播[如果皮肤没有破损是不会沾染}。另外,尚有经吸血昆虫(蚊,臭虫,虱等)叮咬传播的可能性。
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与乙型肝炎相同而以输血及血制品传播为主,且母婴传播不如乙型肝多见。
丁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与乙型肝炎相同。
戊型肝炎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水源或食品被污染可引发爆发流行;也可经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3)人群易感性人类对各型肝炎普遍易感,各种年龄都可病发。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发的一种世界性疾病。发展中国家发病率高,据统计,全球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HBsAg携带者)超过2.8亿,我国约占1.3亿。多数无症状,其中1/3出现肝伤害的临床表现。目前我国有乙肝患者万。乙肝的特点为起病较缓,以亚临床型及慢性型较常见。无黄疸型乙肝表面抗原延续阳性者易慢性化。
本病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进行传播。乙肝疫苗的运用是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的根本措施。
应采取以疫苗接种和切断传播途径为重点的综合性措施。
1、.在目前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广泛存在,传染源管理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控制和预防乙型肝炎,关键性措施是用乙肝疫苗预防。我国已将乙肝疫苗接种纳入计划免疫。
2.切断传播途径重点在于避免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措施为:①注射器、针头、针灸针、采血针等应高压蒸气消毒或煮沸20min;②预防接种或注射药物要1人1针1筒,使用1次性注射器;③严格挑选和管理供血员,采取敏感的检测方法;④严格掌握输血和血制品。
特别注意:
世界卫生组织已证明乙肝不是消化道传染病。病毒性肝炎中只有甲肝和戊肝是消化道传染病。同桌吃饭,接吻等并不会造成乙肝传播。。同时日本、美国、香港、澳门、包括乙肝携带者比例更高的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在入职、入学等常规体检中也没有检查乙肝血清学指标。
接种乙肝疫苗后应注意甚么?
不能由于已接种乙肝疫苗就对肝炎掉以轻心,注射疫苗后产生的乙肝表面抗体滴度在10mIU/ml以上的人,才能起有效的预防作用。注射乙肝疫苗后所产生的抗体只能预防乙肝病毒感染,对诸如甲、丙、丁、戊肝等病毒性肝炎是没有预防作用的。同时,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后并不是都能完全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生活中仍应注意避免与乙肝病人(不是携带者)的排泄物、血及分泌物接触。注射疫苗后产生的保护性抗体也不是永久性的,应在医生指点下再加强注射。每一个接种者接种乙肝疫苗后抗体水平有高有低,持续时间有长有短
北京哪能治好女性白癜风白癜风能治疗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lygangv.com/jbby/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