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科普】解读“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发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一种传染病。临床上以食欲消退、恶心、上腹部不适、肝区痛、乏力为主要表现。部份病人可有黄疸发热和肝大伴随肝功能伤害。有些病人可慢性化,乃至发展成肝硬化,少数可发展为肝癌。
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分型,目前已被公认的有甲、乙、丙、丁、戊五种肝炎病毒,分别写作HAV、HBV、HCV、HDV、HEV,除乙型肝炎病毒为DNA病毒外,其余均为RNA病毒。己型肝炎曾有报导,但至今病原分离未成功。
甲型肝炎及戊型肝炎系由摄取甲型肝炎或戊型肝炎病毒污染食品而感染,故流行率很大程度取决于该地的环境卫生状态、传播程度与生活经济条件和卫生知识水平密切相干。乙型肝炎病毒最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因此最重要的传播方式是母婴垂直传播和医源性感染,预防措施为:
1.管理传染源
对急性甲型、戊型肝炎患者进行隔离至传染性消失,慢性肝炎及无症状、HBV、HCV携带者应制止献血及从事饮食幼托等工作,对HBV标志阳性肝病患者,要依其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分别进行医治和管理指点。
2.切断传播途径
甲、戊型肝炎重点避免粪-口传播,加强水源保护食品及个人卫生,加强粪便管理。乙、丙、丁、型肝炎重点在于避免通过血液、体液传播,加强献血员挑选,严格掌握输血及血制品运用,如发现或怀疑有伤口或针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可能时,可运用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器参与性检查医治,器械应严格消毒控制母婴传播。
3.保护易感人群
人工免疫特别是主动免疫为预防肝炎的根本措施,但是有些肝炎病毒(如HCV)因基因异质性,迄今尚无可广泛运用的疫苗。甲肝疫苗已开始运用,乙肝疫苗已在我国推行获得较好的效果,对HBsAg、HBeAg阳性孕妇所生婴儿,于出身24小时内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同时接种一次乙肝疫苗,于出身后1个月再注射HBIG和疫苗。
对病毒性肝炎要尽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报告、早医治尽早处理,以避免流行。
甲型病毒性肝炎
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发的消化道传染病。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无肝炎症状和体征,但血清感染指标呈阳性者)。粪-口途径是甲肝传播的主要途径。人群对甲肝病毒普遍易感。
常见症状有乏力、食欲消退、精神不振、呕吐、恶心、腹痛、部份病人出现黄染现象,如眼睛巩膜、皮肤和尿发黄。
主要为对症医治,适当休息。
甲肝的预防主要是切断粪-口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通过接受卫生宣传教育,提高个人卫生水平,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习惯,避免到无证经营的饭馆就餐,饮用符合卫生标准的水源。预防甲肝最好的办法是对甲肝易感者接种甲肝疫苗。
乙型病毒性肝炎
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发的传染病。传染源为乙肝病人和乙肝病毒携带者。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人群对乙肝普遍易感。
乙肝临床上表现为低热、乏力、食欲消退、恶心、呕吐、厌油、腹胀、肝区疼痛、尿黄如茶水样等。
主要包括抗病毒、免疫调节、抗炎和抗氧化、抗纤维化和对症医治,其中抗病毒医治是关键。只要有适应症,且条件允许,医院和专科门诊进行规范化的医治。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最有效方法。目前国家对新生儿实行免费乙肝疫苗接种。在切断传播途径上应大力推行安全注射,对牙科器械、内窥镜等医疗用具应严格消毒,注意个人卫生,不和任何人共用剃须刀和牙具等用品,接受皮肤创伤性的美容服务时应选择有资质的美容院。
丙型病毒性肝炎
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为丙型肝炎、丙肝,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发的病毒性肝炎,主要经输血、针刺、吸毒等传播,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HCV的感染率约为3%,估计约1.8亿人感染了HCV,每一年新发丙型肝炎病例约3.5万例。丙型肝炎呈全球性流行,可致使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份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乃至肝细胞癌(HCC)。未来20年内与HCV感染相干的死亡率(肝衰竭及肝细胞癌致使的死亡)将继续增加,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致病根本原因,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如饮酒,劳累,长时间服用有肝毒性的药物等,可增进病情的发展。
接吻、拥抱、喷嚏、咳嗽、食品、饮水、共用餐具和水杯、无皮肤破损及其他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传播HCV。
丙肝(HCV)主要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
丁型病毒性肝炎
丁型病毒性肝炎(丁肝)是由丁型肝炎病毒(HDV)与乙型肝炎病毒等嗜肝DNA病毒共同引发的传染病。本病呈全世界性散布,特别意大利南部呈高度地方性流行,发展中国家HBsAg携带率较高,有引发HDV感染的基础。我国调查报告提示有地方性流行,各地HBsAg阳性者HDV感染率为0%~32%,总的看,北方偏低,南方偏高。重型肝炎和慢性肝病者HDV感染率先明显高于无症状HBsAg携带者。主要通过输血和血制品传播,与乙型肝炎的传播方式类似。HDV与HBV堆叠感染后,可促使肝伤害加重,并易发展为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和重型肝炎。
戊型病毒性肝炎本病主要见于亚洲和非洲的一些发展中国家。一般在发达国家以散发病例为主,发展中国家以流行为主。自年后中国新疆地区曾有数次流行,其他各地均有散发性戊型肝炎的报告,约占急性散发性肝炎10%,最少已有6个省市自治区曾报告产生戊型肝炎爆发流行。其流行特点似甲型肝炎,经粪-口途径传播。以水型流行最常见,少数为食品型爆发或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具有明显季节性,多见于雨季或洪水以后;病发人群以青壮年为主,孕妇易感性较高,病情重且病死率高;无家庭聚集现象。
1.食品污染
也可致使此病爆发,我国曾报导由于食品受沾染而致使戊肝爆发。
2.多经粪-口渠道传播
多由于水源被粪便污染所致使的,病发高峰多于雨季或洪水后,其流行范围视水源污染程度而异。
3.平时生活接触传播
4.输血渠道
研究表明通过静脉输入含戊肝病毒血液或血浆,也会使受血者产生HEV感染。
与甲型肝炎相同。主要采取以切断传播途径主为的综合性措施。为预防水型传播,主要是保护水源,避免粪便管理;注意食品卫生,改良卫生设施和讲求个人卫生也很重要。另可选择接种戊肝疫苗有效预防戊型肝炎。
(撰稿人:符婷妮)
北京白癜风哪家医院看最好如何治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lygangv.com/jbby/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