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一个肝病发病率较高的国家,特别是各种病毒性肝炎的疫情较为严重。在我国,每年死于病毒性肝炎的人数以十万计,而且逐年增加,乙肝不仅可以造成肝硬化,而且最大的危险在于有肝癌发生的可能性,据统计乙肝肝硬化的患者肝癌的发病率是正常人患癌的10-30倍。
一直以来,乙肝治疗主要靠药物,而常规西药和传统中药只能通过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消除或减轻肝脏的炎症、坏死,很难从根本上治愈,当一旦患上肝硬化是不可逆的改变。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乙肝之所以久治不愈、患者免疫系统不能有效清除病毒、产生免疫耐受,是因为患者体内存在免疫功能的缺陷。
赛诺宏雅独特免疫治疗方法——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NY-LIT免疫治疗简介
CIK细胞是英文CylokineInducedKillerCell的筒称,中文名为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是将人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体外模拟人体内环境用多种细胞因子。
共同培养增殖后获得的一类T淋巴细胞群,它具有显著的识别和杀伤人体各种肿瘤细胞和病毒的活性,其中CD3+CD56+细胞是CIK细胞群体中主要的效应细胞,被称为具有NK细胞作用的T淋巴细胞。
CIK细胞具有非MHC限制性杀灭肿瘤细胞和病毒、高增殖活性、高细胞毒力、细胞来源丰富等优点。年6月卫生部批准CIK细胞治疗作为第三类医疗技术应用于临床(卫办医政发[]84号)。
DC细胞即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是正常人体内存在的一类具有强大的抗原提呈功能的特殊细胞,能够直接摄取,加工和呈递抗原,刺激体内的初始型T细胞活化,是机体免疫应答的“启动者”。DC细胞相当于信使,将抗原信息传递给可以发挥免疫效应和杀伤功能的效应者即T细胞。
CIK细胞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作用机理
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CIK细胞能识别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对患者体内的病毒性细胞进行精确地、靶向性、主动性攻击、破坏病毒生存的微环境,从而彻底消灭病毒达到治疗乙肝丙肝的目的;
2.CIK细胞对肝脏内亚临床肿瘤病灶的清除。
3.CIK细胞能分泌IFN-γ、TNF-α、IL-6多种抗病毒的细胞因子抑制病毒的复制;
4.CIK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还能显著刺激初始型T细胞增殖,有效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使之趋于正常,提高病人自身抗病毒的能力。
病毒性—肝硬化—肝癌生物细胞过继免疫治疗优势
可与一线抗病毒药物联合治疗促进肝功能改善
靶向性杀毒、抑制病毒复制、有效清除病毒对耐药性病毒异株敏感
促进免疫重建特异型强,安全性优良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NY-LIT免疫治疗适应症
1.基因筛查肝癌易感人群。
2.确诊慢性病毒性乙型、丙型肝炎患者(HBV-DNA或HCV-RNA阳性);
3.转氨酶异常(40U/LALTU/L);
4.抗病毒治疗效果不佳或反弹,包括由于病毒变异,对抗病毒药物产生耐药者,可与其他抗病毒治疗方法如干扰素,阿德福韦、恩替卡韦等联合应用;
5.病毒性肝炎诱发的肝硬化患者。
6.近期AFP升但无临床病灶患者。
临床应用文献
自体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治疗HNV感染肝硬变患者的临床疗法分析
目的:观察自体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细胞)治疗BNVDNA阳性肝硬化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33例HBVDNA阳性肝硬化患者给予CIK细胞治疗,在体外培养前后以及回输体内后检测CD3+、CD3+CD4+、CD3+CD8+、CD3+CD56+、CD25+细胞以及mDC和pDC。比较治疗前后病毒学指标及肝脏功能的变化。结果:培养结束以及回输体内后,CD3+细胞、CD3+CD8+细胞、CD3+CD56+细胞较培养前显著升高,mDC和pDC在回输后显著增高。12例患者HBVDDNA阴转,4例患者拷贝数下降2个log。在14例HBeAg阳性患者中有10例阴转,2例出现HBeAB转换。肝脏功能较治疗前有所好转,所有患者均能耐受治疗。
1.CIK细胞疗法前后DC亚群的变化
我们分析了DC亚群在CIK细胞治疗前后的变化,治疗后mDC和
pDC军交治疗前明显增高(0.54±0.18vs0.70±0.29;0.26±
0.13vs0.41±0.25;)
2.CIK细胞治疗对肝脏功能的影响
CIK细胞疗法后3个月,患者肝脏功能指标(ALB、TBIL、ALT、AST)均较治疗前有所好转,但ALP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
CIK细胞治疗前后肝脏功能的变化
结论:CIK细胞可明显提高免疫细胞数量具有一定的抗病毒效应作用,毒副作用低。
细胞因子诱导的自体杀伤细胞回输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树突状细胞功能的研究
目的了解细胞因子诱导的自体杀伤(CIK)细胞回输治疗是否能恢复慢性乙型肝炎(CHB)者树突状细胞(DC)的功能方法:12例(HB患者应用CIK细胞回输治疗入组前6个月至CIK细胞治疗随访期间,患者未接受任何抗病毒及免疫调节治疗观察24周后患者髓样树突状细胞(mDC)、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比例和功能变化.并对其韭化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应用CIK细胞回输浩疗24周后病毒载量下降2个log或转阴的患者外周血mDC,pDC功能明显提高,病毒学应答患者(n=6)病毒载量下降水平与外周血DC功能的恢复密切相关。
l、CIK治疗明显抑制HBV、DNA复制
与治疗前比较OEB患者接受CIK细胞治疗后24周,发现病毒数量明显下降(P0)表明自体CIK细胞回输可能发挥了抗病毒作用。
2、CIK细胞治疗提高病毒应普者外周血mDC功能
CIK细胞自疗后产生病毒应答的患者6倒病毒无应普者6倒我们发现与治疗前相比较CIK治疗24周后,病毒应答者外周血mDC在PMBC十的比例明显提高但病毒无应答者没有变化《图A》。此外,病毒应答者外周血mDC产生IL-12也明显增多(图B)。
CIK细胞治疗CHB者24周外周血mDC比例和功能变化
结论:CHB患者接受CIK细胞回输治疗可以提高外周血mDC和pDC功能。
自体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过继性免疫治疗对慢性HBV感染患者肝功能的影响
我研究院经CIK细胞治疗的病例共43例,所有患者诊断为乙型肝炎肝硬化符台年西安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其中男性35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47岁HBeAg阳性16例,HBVDNA阳性33例。
1、培养过程中CIK细胞功能变化特点
培养l0d,采用流式细胞仪对CD3+、CD3+CD4+、CD3+CD8+、
CD3+CD56+、CD25+细胞进行测定和分析,发现细胞表型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在CD3+T细胞,CD3++CD8+T细胞以及CD25+T细胞比例增高,尤其以CD3+CD56_细胞升高为显著。
2、治疗前都血液生化和血常规指标变化
CIK细胞治疗前后观察TP、ALB、GLO、TBII、DBIL、ALT、AST、ALP、以及血常规中WBC和PLT的变化,发现治疗后TP、ALBGLO、TBIL、ALT以及AST较治疗前明显好转、ALP、WBC及PLT无明显变化。
3、治疗前后肝功能疗效判断
为了进一步分析CIK细胞治疗后对于肝脏功能的影响,对每例患者进行了疗效判断,治疗后好转的TP、ALB、GLO、TBIL、ALT以及AST各指标中ALT好转率最高,有22W例好转(51.2%),5例恶化(11.6%),其余各指标以无变化的患者为多。
4、CIK细胞治疗后对于病毒学指标的影响
CIK细胞治疗后,16例HBeAg阳性的患者共有10倒转阴,其中3例出现HBeAg/抗-HBe转换,33例HBVDNA阳性的患者12例阴转,部分患者拷贝数降低。
乙肝—肝硬化—肝癌患者干预模式流程:
1、建立患者长期档案,一般情况检查及家族史。
2、治疗前检查患者各项情况,包括:一、肝癌基因检测;二、实验室检查:肝功能、、乙肝五项、乙肝病毒滴度测定、AFP、谷胱甘肽S转移酶检测(GST)。三、免疫状态检测。四、影像学检查:肝脏大小、形态、肝硬化程度、除外肿瘤发生。
3、治疗后检查患者各项情况,包括:肝功能、免疫状态检测、乙肝五项、乙肝病毒滴度测定。
4、治疗有效判定:1、肝功能改善;2、免疫状态提高;实验室各项指恢复。3、肝硬化程度减轻
5、严格生活指导和饮食控制,戒烟、戒酒,禁止亚硝酸盐和黄曲霉素等食物摄入,每隔6个月进行复查。
总结:对症处理、措施到位,恢复肝功、软肝缩脾,促肝再生、重树免疫,清楚病毒、杜绝复发。
专业治白癜风医院怎样治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lygangv.com/jbby/1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