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高材生为何感叹来到中国,才觉得世界


青少年白癜风援助平台 https://m-mip.39.net/nk/mipso_4636739.html

文/美国富布赖特学者康纳·曼根,毕业于哈佛大学,此前来中国杭州交流体验学习一年

翻译/青年观察者张成

去年,发生在印尼雅加达、法国巴黎和美国加州圣贝纳迪诺的一连串恐怖袭击案给国际外交事业蒙上了一层阴影。二战以来最大的“难民潮”不仅席卷了欧盟诸国,也波及了世界许多其他国家,这让各国对未来的悲观预期空前的一致。猜忌、怀疑和孤立的气氛笼罩着这个世界,各国的行为与“团结同盟”的精神开始背道而驰。

欧洲难民潮

不过,我觉得情况并没有那么糟糕。过去的一年里,我在中国学习和生活,这给了我信心和希望。

年,30多万名中国学生来到大洋彼岸的美国留学,他们中的许多人与美国的“住家”(寄宿家庭)居住在一起。同年,也有许多美国学生来中国留学,尽管这一数字与中国赴美留学生“30万”的数量还差很远,但是这一数字每年仍在以显著的幅度递增。

五花八门的国际交流项目给了来自全世界的年轻人交流、互动的机会,这样的机会有许多,像美国国务院关键语言奖学金项目(StateDepartmentsCriticalLanguageScholarship)、欧盟伊拉斯谟世界项目(Erasmus)和苏世民奖学金项目(SchwarzmanScholarship)只是其中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项目而已。

眼下跨国恐怖主义的肆虐严重阻碍了国际社会走向开放与和平的进程,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些国际交流项目更显重要,世界各国的年轻人参与这些项目“增信释疑”,以避免今后潜在的误解与冲突。

马克·吐温在他年的小说《傻子出国记》中写道:“旅行是消除偏见、盲从和无知的最好方法。单单出于这些考虑,人们就应该出去旅行。”这一观点特别适用于现在的情况。

眼下接二连三的恐怖袭击使得人们认为受到威胁,将社会舆论转向对抗数百万希望逃离战火的中东难民。产生这样的社会状况,在意料之中,但是这一状况极具悲剧性,因为它将阻碍种族间的融合进程,并在未来产生更严重的后果。

假如这一情况真的发生,那么全球的恐怖分子将欢呼他们的胜利。而国际交换生计划则通过点滴的努力,让未来的公民们不要反动、不要排外,并鼓励他们成长为富有同情心的21世纪领袖。

中国的留学生项目

我在中国学习的一年中,主要研究的是中国的医疗体系。这一年的研究让我对中国和中国人有了更深厚、更真实的认识,这消弭了许多有关中美两国地缘政治冲突的报道对我的影响。要不是我在中国实际居住、生活过,我不可能会产生这样的认识。

李兰娟教授是卫生部传染病重点实验室主任,她为抗击中国的传染病奉献了她的一生。

十多年前,她曾成功遏制“非典”的肆虐,近期又成功控制住了H7N9禽流感疫情。她精湛的专业知识挽救了许多中国病人的生命,在抗击“埃博拉”疫情、中东呼吸综合症和“寨卡”病毒的时候,她提供的建议也受到全世界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lygangv.com/jbby/1016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