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如何预防感冒穴位按摩预防感冒您懂吗


避免夏季感冒的发生,应注意生活起居,通过饮食营养、体育锻炼等增强自身体质,提高免疫力。下面为大家带来的夏季感冒的预防方法,欢迎阅读。

夏季感冒有何特点:

夏季感冒就是夏季发生的普通感冒,区别于流感,它没有传染性。夏季感冒主要以病毒感染为主,但若治疗不及时,易引起细菌的感染,特别是免疫力低下的老年人及婴幼儿,感冒治疗不及时最易合并肺炎,或引发宿疾。另外由于暑期气压较低,湿气较大,一些空气中的废气漂浮较低,霉菌滋生,易引起支气管哮喘的急性发作,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甚至心绞痛发作、中风等。因此这类人群在天气炎热或气压较低的气温里,尽量减少外出。

夏季感冒主要表现为发热重,一般没有寒冷的感觉;出汗多但是不解热;心烦,口渴,咽痛等症状,其发生与夏季的暑热、暑湿等特点密切相关。夏季感冒包括暑热感冒、热伤风、暑湿感冒、胃肠型感冒等多种类型,这几种感冒的区别在于,除了鼻塞、流涕、发烧之外,又有着不同的临床表现

暑热感冒是因酷热而生,其重要特征是热象突出,因暑热侵袭,出现发热、微恶风寒、汗出热不退、心烦、口渴、舌苔黄等症状。

热伤风多因内有热又贪凉而导致,出现鼻塞、流涕、怕风,也有些患者出现咽痛、咳嗽等,症状相对较轻。

暑湿感冒是指在暑湿季节里感受暑湿之邪所导致的感冒,其症状多见发热、食欲不振、胸闷、头身困重,口虽干但饮水不多等。

夏季感冒有何病因:

疾病的发生,从来都要从内和外,也就是身体本身素质和所处的外环境两方面需找原因,夏季感冒也不例外。

夏季感冒发生的内因在于人体免疫力低下,从而遭受风寒或暑热的侵袭而发病,以下因素皆可影响机体抵抗力,诱病发生:天气炎热,容易“上火”,出汗增多;昼长夜短,闷热天气影响睡眠和休息,导致睡眠不足;夏季暑湿影响人体的胃肠功能,导致致食欲减退,含蛋白较多的肉食减少;气温升高,活动量减少。

夏季感冒发生的外因主要是贪凉或感受暑热、暑湿。比如有的人热得满头大汗用冷水冲头或洗冷水澡,引起汗毛孔闭塞,导致伤风感冒;有的人为避暑而露宿,即易感受风寒;有的人为贪图凉爽将空调开得过久,加大室内外温差,使人体不能适应,均可引发夏季感冒。

由此可见,要避免夏季感冒的发生,一方面应通过饮食营养、体育锻炼等增强自身体质,提高免疫力;另一方面还应注意生活起居,不要在大汗淋漓时立刻冲凉饮冷;无论使用空调还是风扇,都不要让风直接吹到自己,尽量减少室内外温差。当然,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也是很重要的。

夏季如何预防感冒?专家支招穴位按摩法。

揉动大椎穴

预防感冒的按摩法,可以通过揉大椎穴。按摩手法:该穴在颈后正中,一个较大的骨头突起的下缘,即第七颈椎棘突的下缘。用一手食、中两指,用力按住大椎穴,揉动—次。

作用:可起到预防和治疗感冒的作用,特别适合治疗感冒后高热不退。

点揉风池穴

通过点揉风池穴的方法也可以达到预防感冒的作用。按摩手法:风池穴位于颈后枕骨的下缘,距离耳朵后部约两个手指宽的一凹陷处。两手拇指点住风池穴,用指头用力揉动数十次。

提拿肩井穴

按摩手法:肩井穴在颈到肩端的中部,肌肉较丰富的地方。两手拇、食、中三指分别拿对侧的肩井穴。拇指在前,食、中指在后,提拿10次即可。

作用:能起到清热疏风解表的作用,特别适合风热感冒。

点揉足三里穴

按摩手法:小腿外侧上端有一个突起的骨头名叫腓骨小头,在这个骨头突起的前下方约三个手指宽处即是足三里穴。用一手食、中两指,用力点住同侧足三里穴,慢慢揉动数十次,再用另一只手点揉另一侧的足三里穴。

作用:足三里是“强壮穴”,有疏风散寒、扶正祛邪的作用,可调节机体免疫力,预防感冒。

附:感冒的10个认识误区

进入夏天,天气阴晴不定,温差较大,感冒的人越来越多。感冒虽小,但如果治疗不当或延误,常会诱发其它疾病。有关专家指出,人们对感冒常有10个认识误区,需要加以纠正。

  误区1:感冒是受凉引起的。

很多人认为,感冒又称“伤风”,所以受风、受寒是引发感冒的“罪魁祸首”,其实这种看法并不准确。引起感冒的真正原因是机体抵抗力下降,并有一种或多种细菌和(或)病毒入侵,受风寒只是诱发因素之一。医学研究证实,当睡眠减少、劳累过度、压力过大或有寒冷刺激时,人体的抵抗力就会下降,细菌和病毒便容易乘虚而入,诱发疾病。

  误区2:感冒是通过呼吸传播的。

  过去,大家认为感冒是通过空气和飞沫传染给他人的,但大量研究表明,人的手也是感冒的传播方式之一。感冒病毒在手上可存活2小时,在手帕上可存活1小时,在坚硬的物体表面可存活72小时以上。如果感冒患者用手直接擦鼻涕,病毒就会传到手上,然后又传到手接触过的地方,使触摸这些地方的健康人也感染病毒。所以,预防感冒的有效办法之一是勤洗手。

  误区3:感冒不治也能挺过去。

有人觉得感冒是小毛病,不用治也能好,因此,发觉感冒症状后,便抱着“挺一挺就过去了”的想法,不去积极治疗,殊不知这样的做法不可取。如果咽痛、鼻塞、流涕、打喷嚏、发热、咳嗽等感冒症状长期不愈,很容易引起鼻窦炎、支气管炎、中耳炎、肺炎和心肌炎等并发症,尤其对于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感冒可使原有慢性病加重或恶化,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感冒后应根据不同的感染源积极对症治疗,千万不能硬挺。

  误区4:发汗疗法能治感冒。

有人说,感冒后,洗桑拿、喝热水或热姜糖水发汗,或盖着被子捂汗,就能治感冒,这也是常见的错误认识。感冒初期,一些患者有怕冷、发热的症状,发汗可以缓解症状,身体感到轻松,但机体受热会削弱对病毒的抵抗力,还会使身体虚脱,加重病情。所以,所谓的“发汗疗法”对治疗感冒非但无益,反有害处。其实,中医治疗风寒感冒,也仅仅要求“微汗”即可。

  误区5:多运动可以治感冒。

“感冒了不用吃药,跑跑步、打打球就好了。”许多平时身体强壮的人会这样认为。适当运动时,人体大量出汗,体内的毒素排出较快,可以暂时缓解感冒症状,但最好不要进行剧烈运动,因为这样会使人的体温增高、代谢加快、能量消耗增加、抵抗力下降,很可能让小感冒演变为病毒性心肌炎、肺炎、风湿病等,更不利于感冒的治疗。感冒初愈后,也要选择温和的运动,让虚弱的身体有个适应过程。

  误区6:饮酒御寒能治感冒。

有人认为,“天冷喝酒能御寒,所以感冒时喝上几杯酒,把寒气逼出来,病就好了”。这个说法不正确。其一,天气寒冷是引发感冒的诱因,但不是主要原因;其二,伤风感冒是上呼吸道的炎症反应,喝酒会导致血管扩张、黏膜充血,使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

  误区7:服用抗生素可以缩短病程。

许多人在感冒后喜欢服用或注射抗生素,认为这样可以缩短病程,但这种做法不科学。其实,绝大部分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也就是说,使用抗生素治疗感冒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无效的,含抗病毒成分的感冒药才有缩短病程的作用。滥用抗生素反而会造成体内菌群失调、延误病情等,甚至增加细菌的耐药性,这些都不利于治疗感冒。因此,使用抗生素一定要谨慎。

  误区8:输液好得快。

感冒后,许多职场人觉得口服药治病太慢,为了不影响工作,医院打针或输液,认为这样做能尽快康复。但事实上,打针或输液的疗效与口服药相比,并无显著差异。相反,一感冒就去输液,长期滥用抗生素,会使人体对抗生素的敏感程度降低,产生耐药性,从而降低人体的抵抗力,更容易生病。本着安全用药的原则,感冒了只需遵医嘱选用针对症状、安全有效的感冒药即可。

  误区9:多种药物一起服好得快。

  虽然大多数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但能够引起感冒的病毒种类很多,很难确定一次感冒是由哪种病毒引起的。通常,感冒的治疗方案都是以缓解和消除症状为主,因此,在使用广谱抗病毒药物的同时,还应对症治疗,如配合服用止咳药、解热镇痛药等。但是,治疗感冒的药物多数为复方制剂,如果服用的种类太多、太杂,很可能导致药物过量。所以,在治疗感冒时,应尽量只服用一种抗感冒药物,不要同时吃几种功能相同的感冒药。

  误区10:打了流感疫苗就可预防感冒。

流感疫苗是抵御流感病毒的“利器”,但对预防普通感冒没有效果。虽然两者都是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但是致病菌不同,临床症状有差异,预防和治疗的方法也不一样。普通感冒全年均可发生,为散发性,症状较轻。流感常发生于秋末或冬季,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特点是具有流行性,经空气、飞沫传播,可引起区域性、甚至大范围流行。流感的典型症状是起病急剧、伴随高热、全身肌肉酸痛等症状,多合并呼吸道细菌感染。每年在流行季节前接种一次流感疫苗,免疫力可持续一年。但流感疫苗对普通感冒是无效的,所以,打了流感疫苗也不一定能预防所有的感冒。

“鼎好大健康”持续为您和家人的健康提供点滴的知识帮助,为了我们共同的健康而不懈努力!明天的健康,从今天开始!如果想了解更多的健康养生保健知识,可以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lygangv.com/jbby/1001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