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克星陈菊梅为科研拔光牙齿,入伍55年


自上古神农尝百草的传说让人们认识到治病救人的重要性,又有华佗、扁鹊及后世李时珍著《本草纲目》等等脍炙人口的故事,这些都是深切表达了人民对医生这个职业的崇高敬意。

我国的传染病研究专家陈菊梅老师就是这样一位令人尊重的医生,她一生救助了数不清的病人,也发表过无数的研究成果,在其一生追求的努力下,使得中国脱掉了“肝炎大国”的帽子,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为进行临床试验,甚至不惜拔光自己的牙齿,去世后还毅然将自己的遗体捐献,成为一名大体老师,一生不是在救人,就是在育人。

年,陈菊梅老师生于浙江,自幼家境贫寒,父母生下5个子女,当时的国内大环境变化莫测,陈老师的父母在众多压力的情况下,依然坚持让陈老师完成学业,不能放弃读书。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陈菊梅老师早早就能体会到父母的艰辛,对待学习也十分认真,在学校名列前茅。参加高考时,为了可以给家里节省一些路费,自己走了整整3天抵达考场,原本以为努力努力学习,通过高考来改变自己和全家的人生,但是事与愿违,这次考试成绩因为当时的某些因素全部作废,陈老师全家的希望也随之破碎。

直到年,这期间深陷失望深渊的陈老师才走出阴霾,在家人和老师的引导下,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浙江医学院,这也为她今后的道理指明了方向,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

学习医学难度本就十分高,不仅需要学医者熟记大量的医学知识,还需要刻苦努力,这一过程是十分艰苦的,陈老师却不惧怕任何学习的难关,陈老师顺利毕业后,进入医院的传染科,同时还入了党,开始她光辉的医生生涯。

此次正值新中国建立之初,战后的中华大地千疮百孔,各行各业百废待兴,各种医疗条件相对较差,也缺少一些针对疑难杂症的前沿理论,当时立在中国人面前最大、最紧迫的难关就是肝炎。肝炎当时每年都要掠夺几十万国人的生命,且传染能力极强,国家为了攻克这一难关,在全国抽调了一批医学骨干去苏联学习,这其中就有已经从业5年的陈菊梅老师。

陈菊梅老师在职业过程已经见到了很多病患因为罹患肝炎,最后撒手人寰,她下定决心要克服这一难关,拯救那些鲜活的生命。在她的全力以赴之下,在三年时间内修完了四年的学业。归国后她进入解放军第医院从医,并在两年后入伍。

陈菊梅老师工作是废寝忘食,几乎是连轴转的工作,白天治病救人,晚上研究病理。针对研究的实验从未停止,她亲自去郊区乡下为穷苦百姓免费治疗整整一年,并用自己的身体亲自实验药物。

有一次下乡回来,陈老师终于病倒了,常年的劳累使身体严重透支了,身体各器官机能受损,免疫力低下,无法阻止病毒的破坏。

其实这个病情最好的治理方式就是静养,但是陈老师心系病患,将自己看得很轻,她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惊掉下巴的决定,那就是摘除身上所有可能发炎的器官,甚至在47岁的中年就将自己全部的牙齿拔掉,依靠假牙生活,在常人看来这一切都是难以想象的,而陈老师就做到了。

在陈老师眼中,只有解决的中国的肝炎隐患,她才可以放心地休息。终于皇天不负苦心人,在她夜以继日的研究下,她发现了五味子这味中药,它可以最大程度地治理肝炎,她趁热打铁不断改进药物,制作出了新型药物直接改善了罹患肝炎人群的死亡几率。

年,本该已经退休的陈菊梅老师依然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工作着,无论是非典爆发还是汶川地震都有陈老师驰援的身影,都是为了防治因灾后产生传染性祭拜的几率。哪怕是陈老师不幸患上了帕金森综合征后,依然没有放弃医生的工作。她入伍已经55年,在年才正式退休,这期间她获得了国家二等功殊荣,还享受国家上将级待遇。

天不由人,年这位辛苦一生的“救命奶奶”还是离开了我们,临终前将自己的遗体捐赠给了国家首都医科大学,在走后也没放弃给我国的医学研究贡献力量。这样一位在生活中十分低调的老师,给无数学医的莘莘学子树立了榜样。




转载请注明:http://www.lygangv.com/jbzl/1600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