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肾关爱系列丨


程序开发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www.cgia.cn/news/roll/1587041.html

慢性乙型肝炎(CHB)是全球性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在亚洲地区的治疗现状并不理想。通过审查现有文献,考虑到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AF)在抗病毒有效性、骨肾安全性、耐药屏障方面的益处,一个由来自亚洲的28位肝病专家组成的小组就亚洲地区TAF的适用人群提出了建议,并发表于JournalofGastroenterology杂志上(图1),本文将对其中的主要内容进行解读[1]。

图1

为什么需要对亚洲的CHB治疗提出优化建议

一方面,流行病学数据表明,亚洲地区面临着沉重的乙型肝炎疾病负担,具有高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率和高乙型病毒性肝炎死亡率(图2)[2]。另一方面,尽管亚太肝病学会指南[3]推荐有效且具有高耐药屏障的核苷酸类药物(NAs)作为一线治疗方案,亚太地区大多数国家却仍然使用着低耐药屏障的NAs,这可能进一步导致了多重耐药HBV变异的出现,使治疗现状更为严峻。因此,有必要优化亚洲地区对有效且具有高耐药屏障的NAs的使用。

图2

目前CHB抗病毒治疗方案存在的一些局限性

目前针对CHB的抗病毒治疗方案以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α)和NAs为主,在NAs中,欧美和我国权威指南均推荐具有高耐药屏障的丙酚替诺福韦(TAF)、替诺福韦酯(TDF)[4-6]和恩替卡韦(ETV)。

TDF的活性成分二磷酸替诺福韦(TFV-DP)在全身血浆中暴露量较高,容易在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大量蓄积,而TAF在肠道和血浆中稳定性高且浓度低,给药后TFV-DP在血浆中的暴露量比TDF降低了90%,减少了蓄积引起的肾损伤,因此TAF的骨肾安全性更佳[7]。

这一点在临床研究中也得到了有力证明。在两项双盲、随机对照试验、III期研究和[乙肝e抗原(HBeAg)阴性和阳性的CHB患者][8]中,共纳入例CHB患者,5年随访结果表明:接受TAF治疗和TDF转为TAF治疗的CHB患者都实现并维持了高病毒抑制率(HBVDNA<29IU/mL,病毒抑制率均为90%以上);在TDF转为TAF的患者中,观察到与换药前相比的肾功能指标改善(图3)和骨密度升高(图4)。这两项研究的亚洲人群占比超过70%,表明将TAF作为亚洲HBeAg阴性和阳性的CHB患者的长期治疗方案是有效且安全的。

图3

图4

亚洲肝病专家小组对TAF的适用人群提出建议

基于现有的临床证据和专家的共同意见,亚洲专家小组对亚洲地区适合使用TAF治疗的人群提出了以下建议[1]:

表1

结语

具有高耐药屏障的NAs中,考虑到潜在交叉耐药和骨肾安全性等问题,TAF可能是一种更有效也更安全的选择。亚洲地区面临着沉重的疾病负担,且治疗现状并不理想,TAF已被证实在亚洲CHB患者中具有长期疗效和安全性,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使用TAF有助于改善亚洲地区CHB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上下滑动查看

1.CharltonMR,etal.JGastroenterol.Sep;55(9):-.

2.WHO.Globalhepatitisreport,.19April.(


转载请注明:http://www.lygangv.com/jbzl/1417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