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日报4月25日全国儿童预防接种


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

每年的4月25日是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年第30届主题:依法预防接种,享受健康生活。

“4.25”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的由来

儿童免疫预防接种,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涉及千家万户。

世界卫生组织,80年代后,我国政府积响应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扩大计划免疫规划(EPI,ExpanddProgrammonImmunization)并积极开展工作。

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为了加强对该工作的组织实施,进一步提高影响力度,促进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保证免疫接种率,有效地防止相应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达到最终消灭疾病的目的,年经国务院批准确定,成立了全国计划免疫协调领导小组,并确定每年4月25日为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

年计划免疫程序

计划免疫主要是对一周岁儿童进行卡介苗、脊灰疫苗(糖丸)、百白破三联疫苗、麻疹疫苗基础免疫及以后的加强免疫。

扩大免疫规划程序

自年5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按照以下计划免疫程序,实施扩大儿童免疫规划:

乙肝疫苗:接种3剂次,儿童出生时、1月龄、6月龄各接种1剂次,第1剂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接种。

卡介苗:接种1剂次,儿童出生时接种。

脊灰疫苗:口服4剂次,儿童2月龄、3月龄、4月龄各口服脊灰疫苗(液体)1剂次,4周岁口服脊灰疫苗(糖丸)1剂次。

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接种4剂次,儿童3月龄、4月龄、5月龄和18—24月龄各接种1剂次。

白破疫苗:接种1剂次,儿童6周岁时接种。

麻疹疫苗:接种1剂次,儿童8月龄时接种。

麻腮风疫苗:接种1剂次,儿童18—24月龄时接种。

乙脑减毒活疫苗:接种2剂次,儿童8月龄和2周岁各接种1剂次。

A群流脑疫苗:接种2剂次,儿童6—18月龄时接种2剂次,接种间隔为3个月。

A+C群流脑疫苗:接种2剂次,儿童3周岁和6周岁各接种1剂次。

甲肝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接种1剂次,儿童18月龄时接种。在部分试点地区使用甲肝灭活疫苗,甲肝灭活疫苗接种2剂次,儿童18月龄和24—30月龄时各接种1剂次。

上述程序为常规疫苗免疫程序,不包括应急接种和强化免疫。

关于接种疫苗的那些事

儿童为什么要接种疫苗

宝宝自身的免疫系统发育还不完善,对各种传染病的抵抗力比较弱,而接种疫苗是目前宝宝抵御疾病的最有效、最经济的一种方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有些疾病通过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预防,但是一旦感染就不可能完全治愈。比如小儿麻痹症就是因为没有服食小儿麻痹糖丸疫苗的结果,一旦患病就会导致终身残疾甚至死亡。因此,接种疫苗不但保护宝宝的身体健康、减少遭受打针吃药的痛苦,也能够有效减少了家长的精神压力和家庭的经济负担。

我国的疫苗如何分类

《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将疫苗分为两类。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规定受种的疫苗,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增加的疫苗,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应急接种或者群体性预防接种所使用的疫苗;第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

第一类疫苗,是由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根据政府采购的有关法规,通过省级集中招标采购,并逐级进行配送,或者通过有资质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配送,冷链条件完全能够得到保障。

第二类疫苗可以由疫苗生产企业向疾控机构、接种单位、疫苗批发企业供应,疫苗批发企业也可以向疾控机构、接种单位供应,另外县级疾控机构也可以向接种单位供应疫苗。疾控机构、接种单位在购进疫苗时,要向有资质的企业购进疫苗,并要索取相关的证明文件。同时对于疫苗的购进、分发,均要求进行严格登记,记录疫苗的品种、规格、生产企业、批号、数量等关键信息,并要求保存至该疫苗超出有效期后2年备查。部分地区还对疫苗的出入库实施信息系统管理。

什么是计划内、计划外疫苗

计划内疫苗:指的是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包括卡介苗、乙肝疫苗、麻疹疫苗、百白破制剂以及脊髓灰质炎疫苗等。

计划外疫苗:指的是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是一类疫苗的有益补充。这类疫苗能够预防一些宝宝易感而且危害较大的传染病,例如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预防相应感染引起的肺炎、脑膜炎等传染病,肺炎疫苗预防相应感染引起的肺炎、中耳炎等疾病,水痘疫苗预防水痘及其并发症如皮肤感染、肺炎和脑炎,轮状病毒疫苗预防相应感染引起的秋季腹泻等等。

计划内疫苗可预防哪些疾病

适龄儿童可免费接种的疫苗种类扩大到14种。接种后,预防的传染病增至15种,包括肺结核、乙型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风疹、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炭疽、钩端螺旋体病。

计划外疫苗有必要接种吗

计划外疫苗属于自愿接种,但这些疫苗还是很有必要。一类疫苗是基础疫苗,一些二类疫苗因为价格较贵,在我国还不具备普及条件,对于一个适宜接种疫苗的儿童来说,所有疫苗的接种都很重要,可以增加其在合适年龄获得充分免疫保护的机会。有条件的家庭,最好还是给孩子接种计划外疫苗。

接种疫苗安全吗

预防接种的服务对象是健康人群,其安全性历来受到各国和世界卫生组织的重视。疫苗在获得注册前都需经过严格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以确保其不对接种者造成危害。此外,疫苗在上市使用前都要执行严格的批签发制度。在接种前、接种中、接种后都有完整的、科学的、规范的要求,保证预防接种的安全性。

什么是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疫苗对于人体毕竟是异物,在诱导人体免疫系统产生对特定疾病的保护力的同时,由于疫苗的生物学特性和人体的个体差异(健康状况、过敏性体质、免疫功能不全、精神因素等),有少数接种者会发生不良反应,其中绝大多数可自愈或仅需一般处理,如局部红肿、疼痛、硬结等局部症状,或有发热、乏力等症状。不会引起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

哪些情形不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一是因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接种后一般反应;

二是因疫苗质量不合格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

三是因接种单位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

四是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接种后偶合发病;

五是受种者有疫苗说明书规定的接种禁忌,在接种前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未如实提供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情况,接种后受种者原有疾病急性复发或者病情加重;

六是因心理因素发生的个体或者群体的心因性反应。

接种疫苗就能保证不发病吗

疫苗均具有一定的保护率,但由于受种者个体的差异,少数人接种后不产生保护作用,仍有可能会发病。另外一种情况为偶合发病,如果接种疫苗时受种者恰好处在该疫苗所针对疾病的潜伏期,接种后疫苗还未产生保护作用仍会发病。

哪些情况下儿童不适宜接种疫苗

急性疾病: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正在发烧,特别是发热在37.6℃以上者,或同时伴有其它明显症状的儿童,应暂缓接种疫苗。孩子康复并经过一段时间调养后再接种疫苗。此外,如果孩子处于某种急性疾病的发病期或恢复期,或处于某种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均应推迟疫苗的接种,待孩子康复以后再接种疫苗。

过敏体质:个别儿童有过敏体质,容易被家长忽视,有过敏体质的儿童接种疫苗后偶可引起过敏反应,造成发生不良反应的后果。所谓过敏体质,是指儿童反复接触某种物质,容易发生机体过敏反应,出现相应症状,其中以过敏性皮疹最为常见。如果发现过去接种某种疫苗曾发生过敏反应,则应停止接种。

免疫功能不全:一般认为,儿童免疫功能不全,不仅预防接种后效果较健康人差,而且容易引起不良反应,特别是接种活疫苗时。比较严重的免疫功能不全包括免疫缺陷(例如无/低丙种球蛋白血症)、白血病、淋巴瘤、恶性肿瘤等等。如果儿童容易反复发生细菌或病毒感染,感染后常常伴有发热、皮疹及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应怀疑存在免疫功能不全的可能性,接种疫苗时需特别小心。

神经系统疾患:有神经系统疾患的人接种某些疫苗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已明确患有神经系统疾患的儿童,例如患有癫痫、脑病、癔症、脑炎后遗症、抽搐或惊厥等疾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谨慎接种疫苗。

预防接种过程中的偶合症发生概率有多大

以儿童偶合发病为例。我国卫生服务需求调查结果显示,0-4岁儿童两周患病率为17.4%,因此儿童接种疫苗后,即使接种是安全的,在未来两周内,每名接种疫苗的儿童中仍会有约17名儿童由于患其他疾病,尽管所患疾病与疫苗接种无关,但由于时间上与接种有密切关联,非常容易被误解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再以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偶合死亡为例。我国新生儿(0-28天)死亡率为10.7‰,全国每年出生儿童约为万;据此推算,全国每年约有17万名新生儿死亡,即每天约有名新生儿死亡。按照我国乙肝疫苗免疫程序规定,乙肝疫苗在儿童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以全国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率75%计算,则每天约名新生儿死亡者接种了乙肝疫苗,即全国每天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可能出现偶合死亡起。

接种疫苗后是不是就一定不得传染病了

预防接种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但成功率并非%,多数疫苗的保护率>80%。由于受种者个体的特殊原因,如免疫应答能力低下等因素,可导致接种后免疫失败。但大量的研究证明,即使接种疫苗后发病,相对于不接种疫苗者,其患病后的临床表现要轻很多。

为何要对新生儿接种卡介苗

接种卡介苗后能使机体对结核杆菌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力,可阻止结核杆菌在人体内的繁殖和播散,因此它对预防结核性脑膜炎和粟粒性结核有较好的作用。

乙肝疫苗是一定要打三针

接种不同剂次乙肝疫苗后一般都会产生抗体。研究证明,全程接种3剂后,体内产生的保护性抗体的几率大、滴度高。据观察,接种第1剂后,约有30%~40%的人产生抗体,接种2剂后,约有60%~70%的人产生抗体,完成3剂全程接种后可使约90%以上的人产生抗体。

百白破联合疫苗可以提前或是推后接种吗

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疫苗应按照免疫程序进行接种,在儿童健康状况允许的情况下,不建议提前或是推后接种。

百白破联合疫苗基础免疫各剂之间间隔应≥28天。如因为其他原因未能及时完成相应剂次的接种,一般来说推后接种是可以的,但对于推后接种的剂次一定要尽早进行补种。

进口国产疫苗谁好

不少家长都认为国产疫苗不达标,打进口疫苗才保险。这个观念是错误的,不管是进口还是国产疫苗,都经过国家长时间实验,检验合格,安全有效。价格上的差异在于进口疫苗和国产疫苗毒株及其培养工艺不同,以及由此引起的产生抗体数量的多少、防疫时间的长短、副反应大小等方面的区别。国内外疫苗在生产过程中都遵循同样的标准,差别不大。由于菌株不同,有的进口疫苗安全性确实要好一些;但是因病而异,有的进口疫苗并不一定能对上中国的病。因此,在为孩子选择疫苗时不要盲目,要根据家庭的实际情况和经济实力,仔细跟儿科大夫咨询,作出适合宝宝的判断。

两种疫苗是否可以同时接种

如需同时接种两种疫苗,应在不同部位接种,并严格按照免疫程序要求进行接种。两种注射减毒活疫苗如未同时接种,应间隔≥4周再接种。

为什么接种疫苗后要留观至少30分钟

接种疫苗以后,由于个体原因,极少数人可能会发生过敏反应。监测数据表明,过敏性休克大多发生在接种后30分钟内,发生过敏性休克后,如果不在医务人员监护范围之内就容易发生生命危险,所以接种现场必须配有医生和急救药品,主要是防止发生意外。如果监护人怀疑自己的孩子接种疫苗发生了异常反应,就应该及时向接种人员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咨询或报告。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APP获取资讯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医院效果好
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哪里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lygangv.com/jbyy/599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