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乙肝病毒感染可以导致急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由于现有的抗病毒药物包括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难以根治乙肝,因此全世界的科学家们仍在孜孜不倦的进行研究,以期能找到新的药物或治疗方案,期望在未来通过这些新药或新方案在大多数病人中实现临床治愈的目标。在研究的过程中,科学家们需要用到一些动物模型来探索机制验证疗效,今天我们就把乙肝动物模型的相关角色召集起来,大家都来自我介绍一下吧!
乙肝病毒
大家好!我得第一个介绍自己,这么说吧,大家都是为了研究而来!我呢,虽然很小很小,我的直径只有42nm,我的DNA只有3.2kb,但是我惹的祸却不小,每年导致的死亡人数也不少。而且我还有一个特点,我只能在人和黑猩猩的肝脏内存活,所以呢人们很难利用常见的动物如小鼠来建立模型研究我!
黑猩猩
大家好!我就是那个除了人以外唯一能被乙肝病毒感染的童鞋。我们为乙肝疫苗和治疗药物的研发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我们在世界上的数量很少,并且我们与人类的亲缘关系太近,人类不能也不忍心经常用我们来做研究,毕竟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嘛!
小鼠
接下来就该我上台啦!毕竟我在人类疾病研究中劳苦功高哇!话说哪个博士手上没有上百条老鼠命!本来乙肝病毒对我嘛是束手无策的啦,然而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人类实在太聪明,通过转基因、体内转染等各种手段将乙肝病毒基因导入我体内,或者将能被乙肝病毒感染人肝细胞嵌入我体内,这样我就能被用于乙肝病毒感染的研究啦!
土拨鼠肝炎病毒
终于轮到我上台啦!这么说吧,我和我的搭档土拨鼠在乙肝研究中的作用也举足轻重啦!我呢,是乙肝病毒的兄弟,我们长得可像啦,性子也像,我们感染土拨鼠后也可以导致人感染乙肝病毒类似的急慢性肝炎甚至肝癌。
土拨鼠
我就是土拨鼠肝炎病毒的搭档,我和我的好搭档一起为目前常用的抗乙肝核苷(酸)类似物包括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替诺福韦进行了疗效评价,为这些药物用于治疗乙肝病人立下了赫赫战功。最近人们也用我们评价了一些新的抗乙肝药物如TLR7激动剂和新的免疫治疗策略如恩替卡韦+乙肝DNA疫苗+PD-1阻断。
旱獭
我是土拨鼠的好兄弟,我们都是从地松鼠进化而来,不过土拨鼠兄弟留在了美洲大陆,而我却漂洋过海来到了亚洲。最近中国学者发现我们也可以被土拨鼠肝炎病毒感染,我们也可以为乙肝研究提供服务啦!
鸭乙肝病毒
该我啦,该我啦!我也是乙肝病毒的兄弟,我、土拨鼠肝炎病毒、乙肝病毒是一家人,都是嗜肝DNA病毒家族的成员。我们不仅长得像,性子像,感染后的后果也很像。其实我比土拨鼠肝炎病毒还早被人类发现呢!
鸭
我就是鸭乙肝病毒的搭档,我和我的好搭档也为很多乙肝药物做过评价,但是我与人的亲缘关系较远,且由于禽流感的影响,人类已经很少能使用我来做乙肝研究啦!
小编:大家都介绍完了,我来做个总结吧!由于乙肝病毒太有性格,一般的搭档瞧不上,只能感染人和黑猩猩,这给乙肝动物模型的发展造成困扰。好在科学家们通过各种方法建立了乙肝病毒复制或者感染的小鼠模型,好在乙肝病毒还有好兄弟如土拨鼠肝炎病毒、鸭乙肝病毒。这时候你可能会问:为啥需要那么多模型呢?这么多模型该咋用呢?接下来的环节仅供专业人士阅读,不过也欢迎吃瓜群众搬个小板凳围观!
1
常用的乙肝动物模型比较
供专业人士阅读
2
我科乙肝动物模型平台
我科乙肝动物模型平台
我科乙肝动物模型平台在国家传染病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在乙肝病毒(HBV)复制/感染动物模型的研发及应用中取得丰硕成果:
a
旱獭模型
首次发现中国喜马拉雅旱獭对土拨鼠肝炎病毒(WHV)高度易感,WHV感染后的病毒血症、肝内病毒复制和表达、肝脏病理变化均与人感染HBV高度近似。基于上述原创性发现,首次建立具有中国特色易于在国内推广使用的喜马拉雅旱獭WHV感染模型。通过完成喜马拉雅旱獭与土拨鼠的转录组学比较研究、建模方法及检测手段的优化和完善,使得该模型具备基因背景相对明晰、建模方法稳定可靠、检测手段完备的优势。
b
小鼠模型
在国内率先应用HBV高压水注射小鼠模型研究HBV发病机制及评价治疗新方案:通过注射不同质粒(pAAV-HBV1.2或pSM2)至不同品系小鼠(Balb/C、C57BL/6)建立一过性或持续HBV复制小鼠模型。成功将该模型应用于HBV相关研究,例如应用该模型发现PolyI:C通过IFN依赖的途径促进HBV清除。
ATTENTION
上述两种模型常年欢迎乙肝机制研究及药物研发相关人士前来洽谈合作事宜!
作者介绍
王宝菊
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从事感染性疾病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20余年,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衰竭以及不明原因发热诊治等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在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湖北省医学会肝病学分会等多种学术团体任职。长期从事乙型肝炎动物模型及乙肝发病机制研究。主持国家传染病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国家级课题。发表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SCI论文10余篇。获华中科技大学教学竞赛三等奖、我最喜爱的老师提名奖等。
来源:武汉协和感染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ygangv.com/jbyy/12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