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都会传染吗


北京哪里能治白癜风 http://m.39.net/pf/bdfyy/

“大夫,您说我得了自身免疫性肝炎。这个病会传染吗?我需要和家人分餐、分碗筷、分用各种生活用品吗?”在门诊治疗中,常听到患者提出这样的疑问。

如今,人们一听到肝炎都谈“肝”色变,今年5.19世界肝炎日更是提出了“你(我)是第十二位吗(AmInumber12)?”的主题,再次突显了全球病毒性肝炎流行的严峻形势。

我们不禁要问,肝炎都会传染吗?

从医学角度来说,肝炎(学名:Hepatitis)是肝脏的炎症。根据发病原因的不同可分为肝炎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肝炎,和非病毒引起的非病毒性肝炎。两者有许多相似特点,但最大区别是后者肝炎病毒学指标阴性,无传染性。

病毒性肝炎

是由病毒造成的肝炎,按照其病毒系列不同分为甲至庚型共七型病毒性肝炎。另外,一些较为少见的病毒感染人体后,也可以导致病毒性肝炎,如EB病毒、巨细胞病毒、黄热病病毒、某些肠道病毒等。能引起肝脏细胞肿胀,具有一定的传染性。

其中甲肝和戊肝可通过消化道传播,共用食具有传染的可能;而乙肝、丙肝是通过体液、血液和母婴传播。如果是在病毒活动期,医院接受检查治疗。而一旦进入稳定期或只是单纯的病毒携带者,包括乙肝大小三阳者,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如同处一室、握手、拥抱、同桌就餐、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也不会传染。所以,不要因为乙肝或丙肝病毒携带而疏远同事、朋友甚至是家人。

非病毒性肝炎

除肝炎病毒引起的肝炎外,还有不少原因都可以引起肝脏炎症,这些肝炎病毒学指标阴性,常常是没有传染性的,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等。

它们表现出的症状有时和病毒性肝炎差不多,患者常有乏力、恶心、食欲不振、腹胀、肝区不适、尿黄、眼黄等,同时可以出现转氨酶升高等肝功能异常的表现,有时患者可能无明显躯体不适,仅在常规体检中发现转氨酶异常升高。尽管这些肝炎没有传染性,但发生肝硬化的可能性仍然存在,因此也需积极接受正规治疗。

这其中最为常见的是脂肪性肝炎,它是由于肝细胞脂肪代谢障碍导致的一种疾病,肥胖者、长期饮酒者、喜吃高热量高脂肪者多见。一般来说,我们还是可以通过改善饮食结构、减肥、戒酒等措施治疗疾病。

其次是药物性肝炎。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化工厂”,不但是处理体内正常代谢产物的重要器官,同时还是所有药物代谢和转化(即解毒)的器官。在药物代谢过程中,不少有毒的化学成分可能直接或间接损害肝细胞,引发炎症。

最常见的肝毒性药物有:消炎药(红霉素、四环素等),抗结核药物(利福平、异烟肼等),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等),降糖药物(优降糖、拜糖平等)。百姓普遍认为中药安全可靠,其实不少中药都有肝毒性,例如川楝子、雷公藤等。

酒精性肝炎

第三是酒精性肝炎,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准的提高,人们的饮食习惯改变,这其中又以酒精的摄取量激增。酒精不仅对肝有直接毒性,还能使肝脏代谢紊乱,引起肝功能异常,随着饮酒量的增加和酒龄延长,有研究认为,一天二两高度白酒,坚持喝5年,会导致酒精性肝炎;坚持喝20年,极有可能导致酒精性肝硬化。

第四是自身免疫性肝炎,是与自身免疫反应异常有关的肝炎,年轻女性好发。如果躯体不适,化验检查病毒指标阴性,而自身免疫指标(抗核抗体、抗平滑肌抗体等)阳性,可以明确诊断。同时自身免疫性肝炎往往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并存,如干燥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其他引起非病毒肝炎的病因还包括Wilson病,血色病和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等代谢性或先天性疾病,以及全身性疾病的肝表现。

病毒性肝炎因其传染性,造成全球众多人口的感染,而逐步成为人类公共健康的巨大威胁,我们需要时刻预防。但也不需谈“肝”色变,特别是乙肝疫苗的推广,全世界范围内乙肝的发病已有下降。要知道除了病毒以外还有很多其他因素也可能导致肝炎,但无传染性。因此,我们在世界肝炎日的契机下,需要疾呼“肝炎不一定都会传染!”

专家简介

范竹萍,女,主任医师,教授,健康保健科主任,年出生,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目前为世界胃肠病学会会员,《中华新医学》编委。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医学系,医院内科工作。~年就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研究生,年获硕士学位。年晋升为主治医师,年破格晋升为副主任医师,年晋升为主任医师。~年就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博士生,年获博士学位,论文题目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研究”。其间发表论文7篇,参编专著5本,并获~年度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研究生一等奖学金。作为访问学者,年赴美学习6个月。多年来一直从事消化特别是肝胆疾病的诊治,对于病毒性肝炎的抗病毒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诊治和肝纤维化等都有研究。同时对多中心临床研究的组织协调颇有经验。作为主要完成人之一,完成上海市课题“细小病毒抗消化道肿瘤的临床研究”,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完成了“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及其防治的研究”和“脂质对肝星状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此两课题均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完成了“脂质对脂肪肝和肝纤维化形成的影响”的研究,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二等奖。

擅长:病毒性肝炎的抗病毒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诊治和肝纤维化等

赞赏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lygangv.com/jbby/988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