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寿山
编辑:黄榆媚
导读:
李寿山治疗肝病(病毒性肝炎、肝硬变)八法(一)李寿山治疗肝病(病毒性肝炎、肝硬变)八法(二)
李寿山治疗肝病八法之三
中
医的肝病范围较广,本节所述肝病系指现代医学明确诊断的肝病的-部分,包括病毒性肝炎之甲型、乙型、非甲非乙型以及肝硬化等疾病。中医从肝病所致之“黄疸”、“胁痛”、“肝郁”、“痞满”、“鼓胀”等病立法进行辨证施治。其现代医学的理化检察及化验指标,文中不再罗列。
3.清热解毒、化浊开闭之法
方药
清热解毒汤
组方
茵陈蒿30-50克,炒桅子6-10克
蒲公英1-30克,郁金10-15克
菖蒲6-10克,酒制大黄10-15克
白茅根30-50克,自花蛇舌草20-30克
车前草15-20克,水煎服
主治湿热蕴毒发黄证
适用于暴发型黄疸型重症肝炎、亚急性肝坏死。
症见
目白周围肌肤深黄、神昏躁动、身热不扬、腹满口臭、泛恶欲吐、衄血发斑、小便短赤、舌质绛苔厚腻、脉弦大滑数。肝功有损害:黄疸指数高,尿胆原阳性,谷丙转氨酶增高。
方解与加减
本方系茵陈蒿汤合菖蒲郁金汤化裁组成。
方中茵陈蒿、蒲公英、炒桅子、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退黄;菖蒲、郁金避秽化浊开闭;酒大黄、白茅根、车前草凉血,导湿热下行。诸药合奏清热解毒、化浊开闭之功。
口干舌绛、脉弦数者加沙参、生地、女贞子;神志昏迷、身热不退加羚羊角粉、合服安宫牛黄丸;肝功损害未复,合服复肝散(见下文);谷丙转胺酶持续不降者,治法同前。
4.疏肝和脾、调理气血之法
方药
疏肝和脾汤
组方
柴胡7.5-15克,赤白芍各10-15克
白术15-20克,枳实10-15克
党参15-20克,当归10-15克
丹参15-25克,板蓝根15-25克
郁金10-15克,香附10-15克
水煎服。
主治肝郁、胁痛、痞满证
适用于慢性乙肝活动期、乙肝带病毒者、慢性迁延性肝炎。
症见
右胁隐痛,或胀痛,或刺痛,脘腹痞满,嗳气矢气不畅,纳呆食少,大便不调,头昏,倦怠,手足心热,肝脾肿大,舌苔白腻,舌下络脉淡紫粗长,脉弦大或濡细。
化验检查
肝功有损害,谷丙转氨酶高,乙肝血清HBsAg、HBcAg、HBL-DAN-项或多项阳性。
方解与加减
本方系由四逆散合枳术丸化裁组成。方中柴胡、白芍、香附疏肝理气解郁,枳实、白术消补兼施,导滞消胀;党参、当归补益气血;丹参、郁金、赤芍活血化瘀止痛;佐以板蓝根清热解毒,以除未尽之邪。
大便溏薄加炒山药、扁豆;长期低热加丹皮、地骨皮,舌红少津、口干加乌梅、麦冬;肝脾肿大难消合服复肝散(鳖甲、紫丹参、人参、全当归、汉三七、紫河车各等份研细末),每付5克,早晚分服,下同。
乙肝病毒抗原持续未转阴、偏虚者酌加参、芪补气药或旱莲草、女贞子养阴药;有瘀者加桃仁、红花;邪盛者加白花蛇舌草、虎杖等;谷丙转氨酶持续高者,治法同前。
病案举例
湿郁胁痛(慢性乙肝活动期)
曲某,女,32岁。年2月26日初诊,病志号。
病史与主症
患乙型肝炎半年多,经治无效。经常右胁闷痛,脘腹胀满,不欲饮食,口苦口粘,头昏胀痛,手足心热,小便色黄,大便不调。肝大,右胁下2.5厘米,舌质暗赤,苔黄腻,脉弦滑。
化验检查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肝功检查:麝浊10单位,麝絮++,谷丙转氨酶单位。
酉医诊断
慢性乙型肝炎活动期
辨证
胁痛,腹胀,见黄腻苔,脉滑者多为湿热蕴滞、肝郁气结所致。伴见日苦口粘,纳呆身重,尿黄,大便不调等皆湿热为患。本案证系“湿郁胁痛”无疑。
治则
疏肝和脾,理气祛湿
处方疏肝和脾汤加减
柴胡15克,赤白芍各10克,白术20克
积实10克,党参20充,当归10克
丹参15克,郁金15克,香附15克
鳖甲20克,虎杖15克,甘草10克
水煎服,日1剂。
3月4日复诊,进药6剂,胁痛痞满略缓,口苦口粘已止。已见初效,原方加减,治疗2月余,诸症消失,肝大回缩胁下0.5厘米,舌淡红无苔,脉弱而滑。乙肝表面抗原转阴,肝功正常。病愈后已8年,一切良好。
按语
本案胁痛、腹胀由湿郁气滞,肝气不舒,横逆犯脾导致肝脾不和所致,故伴见苔腻、脉滑、纳呆、尿黄等症。治用疏肝和脾汤加减,方由《伤寒论》四逆散、《金匾》积术丸化裁组成。方中柴胡、白芍、香附疏肝理气解郁;枳实、白术消补兼施,导滞和脾;党参、当归补益气血扶正;丹参、郁金、赤芍活血化瘀止痛,配鳌甲软肝消肿;伍虎杖、甘草清热解毒以除未尽之邪。肝脾和调,气机升降复常,不祛湿而湿邪自化,药证相符,切合病机,故收到满意效果。
END
“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作者/李寿山,编辑/黄榆媚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投稿请添加大头18
”
点击下方图文或者文末“阅读原文”,即可了解哦
赞赏
长按中科白癜风专家国庆会诊北京市中科医院好不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lygangv.com/jbby/6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