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小辫能喝酒rdquo是真的吗


社会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红脸蛋,扎小辫能喝酒”。这是真的么?我们来揭晓答案吧。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

患者肖某,女,43岁,患者因“腹胀,双下肢水肿1月”为主诉入院,入院后查彩超提示:肝硬化,腹水,脾大。诊断为肝硬化失代偿期,排除了乙肝﹑丙肝﹑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引起肝硬化的因素,追问患者病史,患者有长期大量饮酒史,饮酒超过5年以上,每日饮酒量约1两白酒,根据酒精性肝病的诊断标准:1.有长期饮酒史,一般超过5年,折合乙醇量男性≥40g/d,女性≥20g/d;或2周内有大量饮酒史,折合乙醇量80g/d。乙醇量(g)换算公式=饮酒量(m1)×乙醇含量(%)×0.8。20g白酒大约相当于1两白酒,女性每日饮酒量大于1两白酒,男性每日饮酒量超过2两白酒,就有可能导致酒精性肝病。本患者诊断考虑:酒精性肝硬化。女性为什么比男性饮酒更容易导致酒精性肝病呢?那什么是酒精性肝病,影响酒精性肝病进展的危险因素有哪些呢?

酒精性肝病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肝脏疾病。初期通常表现为脂肪肝,进而可发展成酒精性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严重酗酒时可诱发广泛肝细胞坏死,甚至引起肝功能衰竭。酒精性肝病是我国常见的肝脏疾病之一,严重危害人民健康,酒精性肝损伤及酒精性肝病的影响因素较多,包括饮酒量、饮酒年限、乙醇(酒精)饮料品种、饮酒方式、性别、种族、肥胖、肝炎病毒感染、遗传因素、营养状况等。

①饮酒量: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乙醇(酒精)所造成的肝损伤具有阈值效应,即达到一定饮酒量或饮酒年限,就会大大增加肝损伤风险。然而,饮酒量与肝损伤的量效关系存在个体差异。

②酒精品种:乙醇(酒精)饮料品种较多,不同乙醇(酒精)饮料对肝脏所造成的损伤也有差别。如白酒﹑啤酒﹑红酒相比,白酒更容易导致酒精性肝病的发生,其次为啤酒﹑红酒。

③饮酒方式:饮酒方式也是酒精性肝损伤的影响因素,空腹饮酒较伴有进餐的饮酒方式更易造成肝损伤,所以,大家一定不要空腹饮酒;相比偶尔饮酒和酗酒,每日饮酒更易引起严重的酒精性肝损伤。

④肥胖及病毒性肝炎饮酒更容易导致疾病进展

肥胖或体质量超重可增加酒精性肝病进展的风险。肝炎病毒感染与乙醇(酒精)对肝脏损伤起协同作用,在肝炎病毒感染基础上饮酒,或在酒精性肝病基础上并发乙型肝炎病毒(HBV)或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都可加速肝脏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所以,有慢性乙肝,丙肝等疾病的人群是不能饮酒的。

社会中有一种说法:酒是粮食精,越喝越年轻,其实酒精性肝病患者中常出现营养不良状态,酒精性肝病病死率的上升与营养不良程度相关。维生素A缺少或维生素E水平下降,也可加重肝脏损伤。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饮食可促使酒精性肝病的进展,而饱和脂肪酸对酒精性肝病起到保护作用,那哪些食物含有饱和脂肪酸呢?饱和脂肪酸(Saturatedfattyacid),多含于牛、羊、猪等动物的脂肪中,有少数植物如椰子油、可可油、棕榈油等中也多含此类脂肪酸。所以喝酒时可适当进食肥肉,肥肉主要成分是是脂肪,脂肪可以吸收酒精,从而降低酒精进入血液的浓度。

扎小辫的能喝吗?扎小辫指的是女性,与男性相比,女性对乙醇(酒精)介导的肝毒性更敏感,表现为更小剂量和更短的饮酒期限就可能出现更重的酒精性肝病,也更易发生严重的酒精性肝炎和肝硬化。饮用同等量的乙醇(酒精)饮料,男女血液中乙醇(酒精)水平明显有差异。所以,传说中的“扎小辫的能喝酒”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ygangv.com/jbby/1284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