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鸭病主要流行情况及防控措施


北京中医医院荨麻疹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hg/210410/8833382.html

  

据国家水禽技术体系统计,年水禽产业在猪肉短缺的大环境下,发展迅猛,水禽总出栏量50.4亿只,其中肉鸭总出栏量达44.3亿只,同比年增加33.2%,鸭肉产量同比增长38.4%;蛋鸭存栏1.87亿只。水禽产量虽大,但散养小体量企业较多,发展空间宽广,随着现代养殖模式的转型升级,越来越多的大企业逐步布局谋划做大做强水禽领域。水禽产业将是未来养殖业的下一个风口。

同时,随着养殖量、饲养密度的大幅增加,疫病防控压力也呈几何级数增加:禽流感、鸭病毒性肝炎、细小病毒病等老病不断出现变异;鸭腺病毒4型、8型、11型导致的鸭“安卡拉病”发病率日益增加;鸭腺病毒3型导致的番鸭“白肝病”、鸭圆环病毒病等新疫病不断发现;新型番鸭呼肠孤病毒、坦布苏病毒等病毒感染的宿主从蛋鸭扩散至肉鸭......

下面就几种新发鸭病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Part1鸭腺病毒

禽腺病毒是家禽常见病之一,多数禽腺病毒可在健康禽体内存在并复制,临床症状轻微,常成为混感时的条件性病原,有时也作为原发性病原,引起多种病症。

禽腺病毒属共14个血清型,当前水禽腺病毒发病的主要是禽腺病毒血清4型、血清11型、血清8型引起的鸭“安卡拉病”,血清2型引起的番鸭“白肝病”和Ⅲ群引起的鸭减蛋综合征。

1病原结构

禽腺病毒是一种无囊膜的双链DNA病毒,衣壳呈规则的20面体结构,直径约80~nm。六邻体蛋白是腺病毒的主要免疫保护性蛋白,参与主要的免疫反应。腺病毒对酸抵抗力较强,能经过胃肠道而继续保持活性,常常从感染禽肠道、呼吸道及肝脏中分离到病毒。

2流行特点

鸭腺病毒可经呼吸道、消化道传播、垂直传播。年,禽腺病毒大面积流行,主要感染蛋鸡、白羽肉鸡等,流行初期未见鸭感染腺病毒的报道。近年来,该病发病率在养鸭集中区域呈现上升趋势,禽腺病毒血清4型和血清8型在鸡群上大面积发生而又转到对水禽的感染。疾病的不断变化与继发感染对疾病控制带来很大的难度。

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无明显季节性,呈流行态势。目前该病在山东、江苏、广东、河南等鸭养殖集中区域普遍流行。主要影响7-40日龄各品种鸭,发病高峰期为20-40日龄,日龄越小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30日龄以后发病的往往和流感等互为诱因,混感后死亡率加大,处于亚健康的青年鸭出现心包积液,死亡率都在30%以上;鸭“白肝病”只影响10-40日龄番鸭,以20-30日龄多见,发病第5~10天死亡达到高峰,而后逐渐减少,病程持续10~15天,总体发病率20%~50%,日均死亡率1%~3%,总体死亡率10%~50%;减蛋综合征病毒主要影响产蛋鸭。

3临床症状

鸭“安卡拉病”急性病例主要表现为:病鸭群前期无任何预兆,鸭群精神不见明显变化,多突然死亡,以中等和偏大鸭为主。慢性病例表现为病鸭软脚,不愿走动,不愿下水,采食量下降等。

鸭“白肝病”引起病鸭表现为精神萎顿、缩头弓背、食欲减少或废绝、拉黄白色稀粪,发病后1~2天开始出现死亡。

鸭减蛋综合征,一般无特殊症状,不发生死亡。主要表现突然发生产蛋明显下降,比正常产蛋量下降50%左右。病鸭产软壳蛋、畸形蛋、小蛋,个别蛋蛋清稀薄如水样。

4特征病变

(1)鸭“安卡拉病”病理特征:剖检可见心包积水,心包内有黄色透明样胶冻样渗出液;心肌柔软、心肌外有明显条纹状出血;肝脏肿大、边缘钝圆、充血、质地变脆;肾脏出血、肿大苍白呈暗黄色,输尿管中有大量白色的尿酸盐,腺胃有出血带。

心包积液-肝脏弥漫性淤血

(2)鸭“白肝病”病理特征:剖检可见肌肉苍白,肝脏肿大、呈黄褐色或黄白色、质地较脆;脾脏有不同程度的肿大;胆囊肿大;肾脏肿大,表面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点或出血斑。后期,肝脏表面有散在出血点或出血斑,有些肝脏表面出现大小不等的坏死点或坏死斑。

脾脏肿大-胆囊肿大充盈

(3)鸭减蛋综合征病变特征:早期出现卵泡充血,中后期出现卵泡变形、变性、坏死。

卵泡充血

5鉴别诊断

鸭“安卡拉病”诊断中注意与禽流感临床鉴别诊断,两者易感日龄不同,鸭“安卡拉病”一般会出现心包积水综合征,而禽流感则没有此病变。

番鸭“白肝病”注意与鸭病毒性肝炎、呼肠孤病毒病鉴别诊断,番鸭“白肝病”一般表现为肝脏呈黄褐色或黄白色,鸭病毒性肝炎和呼肠孤病毒病则无此病变。

减蛋综合征注意与鸭坦布苏病、禽流感、大肠杆菌病鉴别诊断,减蛋综合征一般不出现死亡。

6防控措施

(1)预防:腺病毒的免疫原性良好,接种疫苗可有效预防该病。雏鸭于7日龄前后注射灭活疫苗;种鸭开产前一月和半个月各打一针灭活疫苗,

(2)治疗:可使用安卡拉精制抗体,配合、干抗生素注射。

(3)保肝护肾、强心利尿。升阳固阳、提高机体抵抗力、减少因心包积液对机体的损伤。

Part2坦布苏病毒1流行病学

鸭坦布苏病毒病于年4月在上海首次暴发,随后在福建、山东、浙江、江苏等主要鸭养殖地区陆续暴发,该病传播迅速,造成产蛋鸭产蛋量急剧下降。产蛋鸭感染后,剖检病变以出血性卵巢炎为主,最初将该病命名为鸭出血性卵巢炎(DuckHemorrhagicOvaritis,DHO)。但随着深入研究,确定该病是由一种新型黄病毒——鸭坦布苏病毒(Ducktembusuvirus,DTMUV)引起,最终命名为鸭坦布苏病毒病。

2发病特点

坦布苏病毒病起初以蛋鸭和种鸭采食量迅速下降,产蛋率急剧下降、拉绿色稀便为主要临床特征,病程可长达数周。鸭一般于感染后第2天开始食欲不振;感染后第3~4天,产蛋率可从感染前90%以上下降至10%,甚至绝产,同时伴随绿色稀便的出现。

该病在新开产鸭群最为严重,发生后1个月左右可耐过。耐过鸭的产蛋率部分可恢复至90%左右,然而有些鸭群的产蛋率则无法恢复至正常水平。该病可导致少数鸭出现神经症状,表现为双脚麻痹,头摇晃。死亡率通常不高,一般低于5%。若发病过程中继发细菌病,则死亡率高低不等,但通常不超过30%。

然而在种鸭和蛋鸭群发病不久,肉鸭和鹅群相继出现感染病例。肉鸭通常发病日龄为15~35日龄,以拉绿色稀便,双脚麻痹,翻倒为特征,病鸭表现为食欲废绝、体重减轻。耐过的鸭常表现出生长发育不良,淘汰率显著升高,可达20%~50%。肉鹅通常发病日龄为40~60日龄,表现为拉绿色稀便,双脚和翅麻痹,死淘率可达10%左右。

但自年以来,雏鸭、雏鹅、育成鹅发生本病,出现共济失调、瘫痪、死淘增多的案例突然增多,需引起高度重视。临床可见脚软、翻个、拉绿粪,剖检可见心包积液,死亡率可高达40%以上。无论是鸭群还是鹅群,其发病日龄和临床剖检特征都有显著变化,10日龄以上均可见发病,以心包积液为显著特征,因此一度被误认为是腺病毒感染。

3临床症状

(1)发病前期:往往没有先兆症状,突然发病,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料减少,甚至废食。

(2)发病中期:病鸭鹅消瘦,羽毛松乱、沾水,翅膀下垂,水中漂浮、呼吸困难,叫声嘶哑,拉灰白色或青绿色稀粪,产蛋率及孵化率迅速下降。

(3)发病后期:运动障碍,走路不稳、腿跛、脚软、瘫痪,头向后仰,个别出现头部震颤等神经症状。

4剖检病变

蛋鸭和种鸭的主要病变出现在卵巢,表现为卵巢出血、液化和萎缩,有的输卵管有白色酪样渗出。

肉鸭可见肝脏肿大,颜色发黄;脾脏肿大、严重可见脾脏破裂,有时呈大理石样;心肌绵软,有时可见白色条纹样坏死(需要仔细观察,注意与禽流感症状进行区别);胰脏针尖状白色坏死;部分脑膜出血、充血。需要注意的是,大日龄肉鸭可能会出现肝脏、脾脏萎缩的情况。

坦布苏病毒感染肉鸭临床表现及剖检病变

(心包积液、肝脏黄染或萎缩、心内膜出血)

5防控措施

(1)预防:可用坦布苏病毒灭活疫苗或者活疫苗;雏鸭鹅5-7日龄接种一次,蛋、种鸭开产前前15-20天,再接种一次。

(2)提高免疫力、减少应激因素发生。

(3)发病时可使用高免精制抗体配合抗病毒药、干扰素和抗生素注射。

Part3圆环病毒病1流行病学

鸭圆环病毒病(Duckcircovirusdisease,DuCVD)是由鸭圆环病毒(Duckcircovirus,DuCV)感染引起的一种免疫抑制性疾病。

2发病特点

各品种和日龄鸭均可感染发病,鸭感染圆环病毒后出现羽毛紊乱、机体状况差、体重减轻,并引起淋巴细胞耗竭,组织细胞增生症等,容易引起免疫抑制作用。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鸭圆环病毒病在鸭群中流行率比较高,病毒可通过水平和垂直方向传播。单纯感染该病毒时,一般仅造成鸭零星死亡,但该病毒感染后可造成鸭免疫抑制,容易混感或继发其它疾病,致鸭死亡率升高,给养鸭业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3临床症状

鸭圆环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翻个、蛙跳等神经症状,发病鸭羽毛紊乱、脱落,发育迟缓,体况消瘦,呼吸困难,贫血,免疫力低下,严重的鸭群有零星死亡。6-10周龄鸭只感染可表现临床症状。若有其他疾病混合或继发感染,本病的发病日龄更低。据研究报道,鸭圆环病毒的感染率可能随年龄增长而降低。

本病的发生常混合感染,其常与鸭瘟、鸭肝炎、鸭细小病毒和鸭疫里氏杆菌、大肠杆菌等病形成混合感染。如与雏鸭肝炎病毒发生混合感染,则发病鸭病程急、死亡快,大多死前全身抽搐,头仰脚蹬。部分鸭群打堆、眼半闭、缩颈、羽毛蓬松,部分拉黄白色稀粪。

尽管DuCV感染不具有明显病征,但有研究证明,DuCV侵害鸭的免疫器官,引起潜在的免疫抑制和生长异常,从而使鸭对疫苗的免疫应答能力和其它病原的抵抗力下降,导致免疫失败和继发感染,增加疾病防治的难度,加重病情,对养殖业的经济产生严重影响。

4防控措施

此病由于目前尚无可以治疗的特效药物和疫苗,故其防治较为困难。良好的饲养管理是防止本病发生的关键,增强动物的抵抗力,饲喂营养物质含量全面的饲料,提供鸭群舒适的圈舍,做好其他疾病的预防工作,如做好雏鸭大肠杆菌、雏鸭肝炎、禽流感等传染病的预防接种工作。做好饲养场卫生与消毒工作。若发生此病,隔离封锁饲养场,对患病鸭只进行隔离治疗。采取对症治疗方法,以增强动物的抵抗力为主要目标,控制继发感染,减少鸭只死亡率与淘汰率,从而减少经济损失。

美兰生物

匠心智造品牌百强

中国动物疫苗全悬浮细胞培养工艺引领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ygangv.com/jbby/1206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