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乙肝新药RO期临床


RO是一款由罗氏公司开发的小分子I类HBV核心蛋白质变构调节剂(CpAM),可通过诱导异常乙型肝炎病毒(HBV)核心聚集体的形成,导致衣壳组装出现缺陷从而抑制HBV复制,并可能恢复宿主对HBV的免疫应答。

此前研究人员已经在健康志愿者和慢乙肝患者中对该药物在进食和空腹状态下每日一次或两次,单剂量和多剂量用药的活性代谢物M5以及药代动力学(PK)进行了研究。

在Phase1期研究中发现,该药物在亚洲人种中的药代动力学呈非线性、变异性较大、每个剂量组的样本量小、血浆暴露较高以及患者基线特征的异质性,使得进行种族敏感性评估以及在Phase2期临床中的推荐使用剂量变得困难。

于是,研究人员开发了一款可同时模拟RO和活性代谢产物M5的群体PK模型,以表征复杂的药代动力学(PK),量化种族(即亚洲人种与非亚洲人种)和性别对RO和M5的药代动力学(PK)的影响,并对相对于血浆而言肝脏中RO的含量进行推测。

肝脏中的暴露对于剂量选择特别重要,因为肝脏是该化合物的作用部位。

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可描述并复制了RO及其代谢物的种群PK分布以及受试者之间的变异性。从观察到的研究结果可能提示,一旦将种族和性别影响进行考虑,健康受试者和HBV患者之间的药代动力学(PK)是相似的。

该模型预测,尽管亚洲人种和非亚洲人种之间的RO血浆暴露差异很大,但肝脏中的暴露水平相当,可以使用相同剂量治疗亚洲人种和非亚洲人种。

该模型为开发这种新的抗HBV药物和确定最佳剂量提供了宝贵的基础。

此前罗氏公司已经公布了不少该款在研乙肝新药的临床研究数据,肝脏时间


转载请注明:http://www.lygangv.com/jbby/11750.html


当前时间: